今年2月花蓮地區發生強震,不但造成4棟樓傾倒17死282傷的重大傷亡,更重創花蓮的觀光。災害發生後,經過地質調查所的調查,確定震央位於花蓮外海,而誘發地震的原因,是因米崙斷層錯動所致;而板塊錯動最劇烈的地方是在七星潭,位移竟高達70公分。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此次花蓮強震主要的災情,幾乎都發生在住宅倒塌處。災區的範圍從花蓮北邊,一路延伸到市區,長長一條都成為黃色地質敏感區;值得注意的是,統帥大樓、雲翠大樓、國盛街住宅,都位於此地帶。地震過後,除了毀損嚴重的受災戶外,還有不少受影響住宅亦需原地重建。未來,不論是重建或是開發,都需先做好地質及建物的評估,才能確保安全無虞。對於此次花蓮地震,民眾是否曾利用政府網站「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斷層觀測系統」調查居家是否位於高風險區域?對於政府在災前防範及災後處理是否滿意?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以電話訪問調查1,179位20歲以上民眾,對於此議題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對政府的災害應變與處理,表示「滿意」(37.54%)比「不滿意」(21.17%)的比例來的高,顯示民眾基本上仍肯定這次政府對花蓮地震災害的應變與處理。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政府應加強預防災害準備與民眾防災教育
近年來台灣地震災害頻傳,尤以台灣東部為地震最為頻繁,活動斷層密度最高,在地質上,屬於斷層發生活動周期最短區域,建議政府應加強對於地震、斷層活動所引發的相關災害之預防與準備。此外,亦應加強對於民眾防災教育之宣導,地震發生時,應如何應變避難及防止災害擴大。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亦應定期在機關學校舉行地震防災演練,讓民眾熟悉地震防災流程及相關的知識。
二、加強宣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斷層觀測系統」,並提供民眾專家諮詢管道,以利進行住宅地震檢測
根據本項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7成的民眾不知道「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斷層觀測系統」,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大力宣導,讓民眾能夠隨時查詢自家是否位於「土壤液化區」或「地震斷層區」所顯示的風險區,同時能夠採取進一步的住宅地震檢測,並了解房屋結構安全,必要時加以補強,以確保未來地震發生時,將災害減到最小。
三、應加速所有建物結構的安全性檢查,並強化高階精密救援裝備,以利防災和救災
當地震災害發生時,掌握第一時間搶救人員最為重要,如何在災區現場突破重圍進行搶救工作,相關的硬體設備及精密資訊至關重要;並且,根據本項調查結果,有超過8成民眾認為,政府應增添高階精密救援裝備,以利救災的進行。此外,亦應加強建築結構的檢查,不論建物的建築年代長短,都應徹底檢查,必要時應予以補強。
近年來,台灣地震頻傳、災害不斷,尤其今年的花蓮大地震災情嚴重甚至震驚國際媒體。呼籲政府應該立即改善加強防災準備工作、及對民眾防災教育的宣導,以減少地震造成的災情損失。此外,更應大力宣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斷層觀測系統」,幫助民眾了解自家是否位於「土壤液化區」或「地震斷層區」所顯示的風險區,以利後續的防災預備或是建物補強工作。同時,更需要加強建築結構的檢查、並增添高階精密救援裝備,以利在地震發生時,在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工作。唯有政府拿出真正的執行力,多管齊下加強防災教育及相關工作,才能讓人民免於對地震的恐懼,並將損失及傷亡減至最少,將災害程度降至最低。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民調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民調報告
台大校長遴選議題延燒多時,管中閔事件鬧得沸沸騰騰;教育部日前決定,以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在參選過程中未揭露擔任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等理由,決定不聘任管為台大校長,全案回到遴選委員會對校長候選人資格進行初審的階段,亦即回到被推薦人資格初審,再進入個別推薦投票,進入校務會議推薦門檻投票及遴選委員會做最後確定。
「拔管」事件愈演愈烈,挺管派與拔管派各有說法,教育部、台大遴選會、台大校方與學生會、學界人士各自有支持與反對的論點。對此議題,一般民眾的看法如何呢?關於管中閔的獨董爭議,民眾認為足以構成讓教育部不發聘書的合法理由嗎?學界表示教育部對於此次「拔管」案將嚴重妨礙台灣的大學自治,民眾的看法如何?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訪問調查1,100位18歲以上民眾對於此議題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半數(52.2%)的人認為教育部對於此次「拔管」案將嚴重妨礙台灣的大學自治,此外,有近半數的人(49.8%)認為教育部此次「拔管」事件將引起國內高教人才出走潮,顯示民眾對於政府處理「拔管」事件不滿意。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校長遴選實屬大學自治核心領域,並非如教育部所言非屬大學自治範圍。根據本項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51.2%)的民眾表示不同意教育部此番說法。此外,對於教育部試圖干涉大學校長遴選,亦有超過半數(52.5%)的民眾認為嚴重侵害大學自治。教育部企圖利用政治干預台大校長遴選案,學界認為嚴重妨礙台灣的大學自治,亦有超過半數(52.2%)的民眾表示同意;呼籲政府應退出大學校長政治干預,讓大學校長遴選回歸校園,維持大學自治機制。
此次教育部的「拔管」事件,傷害的不只是台大,更是台灣的高教,台灣各大學不應再漠視教育部以政治力強力干預大學校長遴選,應站起來捍衛大學自治,表達大學自主態度,並共同聯合發起自治活動,力抗當局不當的措施,且不應接受、亦不承認教育部重啟台大校長遴選。
教育部此次「拔管」事件,已嚴重撼動學術界對政府的信任,恐將引起國內高教人才出走潮;根據本項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半數的民眾(49.8%)認為將引起高教人才外流。此外,經過「拔管」事件,教育部發文各大學要求說明教授赴大陸進行學術交流有無違法兼職的狀況,有將近半數(49.1%)的民眾認為此舉將會影響學術自由。本次事件凸顯教育部過多干預大學自主機制、嚴重妨害大學自治、甚至學術自由,呼籲政府應重新訂定及釐清大學自治領域與範圍,讓學術回歸應有的自主與自由。
此次台大校長遴選事件,不僅重創政府形象,甚至讓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蕩然無存;根據本項調查結果發現,有將近半數(47.3%)的民眾不贊成教育部對「拔管」事件的判決。因此,呼籲政治干預應退出校園,維持大學自治機制;且各大學應站出來表達大學自主態度,以維護大學自治;政府亦重新訂定釐清大學自治領域與範圍,以捍衛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學界與各方應堅持大學自主自治精神,政府亦應適時退出校園的政治干預,如此才能讓台灣的學術環境維持自由自主,也方能留住台灣高教人才。
草根民調資料:
20180601【調查報告】「台大校長案延燒,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能守住嗎」議題調查
高達7成民眾認為 台灣正面臨低薪困境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民調報告
畢業季將屆,青年學子最關心的不外乎是就業問題。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要開始工作養活自己,薪資的多寡,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目前行政院訂定基本薪資為22K,但要在高房價、高物價的台灣生活仍然大不易,青年團體甚至在日前召開記者會要求提高基本薪資;此外,亦有人力銀行最近調查暑期學生打工狀況,發現有4成的企業所發的薪水低於基本薪資,台灣的低薪問題堪稱嚴重。
對於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受僱員工平均月薪逼近4萬9899元,勞動部甚至表示,本勞薪資低是因為外勞薪資拉低了勞工平均薪資,若排除外勞薪資,本勞總薪資其實是58931元。對於台灣薪資問題,一般民眾的看法如何呢?政府預計今年針對公務人員與公營事業全面加薪3%,民眾認為是否對帶動民間企業全面加薪有所幫助?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以電話訪問的方式,調查1,012位民眾對於此議題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超過7成(72.53%)的民眾認為「台灣目前面臨薪資過低的困境」,5成以上(55.73%)民眾不滿意政府近兩年處理台灣薪資問題。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根據本項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7成(72.53%)的民眾認為,台灣目前面臨薪資過低的困境,並且,亦有高達7成(70.75%)的民眾同意行政院擬將時薪計價從現行的140元大幅調高,及高達7成(70.65%)民眾同意調高基本工資月薪22,000。顯見低薪問題幾乎是全民關切的問題,對於調高基本工資,多數民眾表示認同。不過,政府必須同時提出治標又治本的政策,讓各產業能有效升級,增加產能及績效,真正的促進經濟發展,方能帶動一個良善的循環。
政府若能以具體政策鼓勵企業加薪,企業勢必會增加對員工加薪的意願;根據本項調查結果,有超過半數的民眾(62.94%)同意行政院提出政策來獎勵企業加薪,因此,呼籲政府應該盡快提出具體可行方案著手進行。此外,對於各級學校兼職教師薪資過低問題,有超過半數的民眾(61.66%)同意應予以調高,亦應盡速進行。
對於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受僱員工平均月薪逼近4萬9899元,及勞動部表示,若排除外勞薪資,本勞總薪資應為58931元,這些說法不但引起民眾的質疑,更讓許多民眾認為,自己薪資低於平均水準,是否真是自己拉低的平均薪資?建議相關單位在公布數據時,應該清楚說明計算方式,並且,不應有一個籠統不清的定論,以免造成民怨。
台灣長期以來的低薪問題,不但已經嚴重影響民心,近來還時常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有高達成7成的民眾認為,低薪問題已經造成困境,提高基本工資,固然是一個解決方案,但政府亦應提出相關政策,激勵各產業有效升級、鼓勵企業加薪,讓勞資雙方達到雙贏,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方為長久之計。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民調報告
今年最受關注的兩岸發展莫過於大陸的惠台政策了。繼大陸2月祭出惠台31項政策後,廈門市在4月時率先推出60項配套措施,進一步深化廈門與台灣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與合作,期能磁吸台灣的學生及專業人才。不僅如此,每年還為台灣人提供至少5000個就業和實習機會,且與當地人民享有相同的就業及見習補貼;此外,更提供減免5項喪葬服務費,可說是由生到死無所不包。除了廈門市及各地陸續推出的配套措施引起廣大的注目外,大陸國台辦更在8月初宣佈,台灣居民到大陸工作,無需再辦理「台港澳人員就業證」,簡化了台灣人到大陸工作的程序,被視為大陸惠台的最新措舉,等同於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對於大陸諸多形式的惠台政策,台灣民眾的了解及接受程度如何呢?如果有機會,台灣民眾是否願意西進大陸就學或就業?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以線上會員為基礎,透過發送email及站內訊息,邀請會員填寫問卷,進一步進行市場調查及相關訊息蒐集,調查1,100位民眾對於此議題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有5成以上(54.7%)的受訪者表示,「惠台31條政策」對台灣民眾及產業西進具有磁吸效益;有近5成(49.9%)的受訪者認為如有機會,有意願前往大陸就業或創業。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台灣政府應重視人才流失問題,積極改善就業環境
根據本項調查結果顯示,有6成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所提供的就業發展機會,與大陸相較是不足夠的;此外,也有6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提供台灣青年在台創業發展的機會與環境不足。事實上,除了因大陸的惠台政策,導致台灣人才西進外,也不少台灣人才流失至歐美日或東南亞其他國家,因此,台灣政府應該積極改善創業及就業環境,除了應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勞工基本薪資福利外,在政策上更應研擬吸引企業留駐台灣的有利優惠條件,避免人才及企業不斷外流。
二、民眾西進大陸就業或求學前,應徹底了解優惠條件及評估適合與否
根據本項調查結果顯示,大陸的惠台31條政策,有54.7%的受訪者認為對台灣民眾及產業西進具有「磁吸效益」;未來若有機會,有接近5成的受訪者有意願前往大陸就業或創業。不過,卻有40.1% 的受訪者表示不相信大陸政府會具體落實其推出的「惠台31條政策」。目前大陸各地區推出的政策各不相同,且大陸的政治環境、生活文化與台灣大不相同,未來是否真的具體落實其政策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民眾必須先行審慎評估,以免落地後發現與理想落差太大而失望。
三、民眾赴大陸應具有足夠的實力與努力,並建立正確的心態才有機會成功
大陸政府一直試圖拉攏台灣人民,但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應瞭解大陸所謂的「惠台」政策,其目的更多的是要吸引台灣人力來壯大其實力,故除非是他們要的人才,才能獲得足夠優惠。若民眾不是他們所要吸引的對象,或只是幻想大陸的發展機會,而本身不具有足夠的實力,赴大陸還想要過著一例一休的工作條件,那們留在台灣即可,因台灣雖然沒有提供足夠的發展機會與環境,但小確幸還是有的,故赴大陸就業與創業一定本身要具備足夠的實力,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好面對大陸狼性競爭環境的心理準備,才有機會獲得成功。
大陸祭出的31項惠台政策,除了對台灣民眾及產業創造了龐大的磁吸效益外,也凸顯出台灣就業創業環境條件有待改善。但此次的惠台條件,是大陸單方面的「對台」政策,缺乏雙方政府的溝通,對台灣不見得是好事;建議台灣政府應正視台灣人才流失問題、改善就業創業環境。而民眾也應正確認識大陸推出的惠台政策,實際上是為了壯大自身,故應徹底了解其優惠條件,且民眾本身,特別是青年也需評估自己的條件及努力是否足夠,建立正確的赴陸心態才有機會成功。
草根民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