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核稿編輯:草根影響力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召集人 陳松柏
國內空軍清泉崗基地染毒,引發社會一片譁然;無獨有偶的,中學校園也傳出新興毒品氾濫,甚至有類似糖果包裝的毒品流入校園,學生若不慎可能誤食。台灣的毒品問題愈來愈嚴重,尤其國軍應是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的支柱,且軍隊的紀律應更加嚴格才對,怎能允許有涉毒的情況?政府應如何協助民眾遠離毒害?
毒品問題已嚴重危害到台灣社會,除了軍中染毒外,理應單純的校園竟也無法倖免,而當前竟仍有立委主張毒品除罪化;關於染毒與反毒的議題,一般民眾的看法如何呢?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調查1,179位20歲以上民眾,對於此議題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有8.82%民眾的親友有濫用毒品之情事,且有高達逾8成(84.14%)的民眾同意或非常同意毒品氾濫是台灣嚴重的社會問題。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 反對毒品除罪化,對吸毒販毒者應加重刑責,並加強掃毒
台灣毒品氾濫問題嚴重,不但已造成社會成本大增、危害許多人的身心健康。根據本項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4成的民眾認為遏止毒品氾濫最為有效的作法是加重刑責,因此,建議政府應立法修法,對於吸食毒品、販賣毒品,或是誘惑、教唆年輕學子吸毒販毒者應加重其刑責,以達遏止作用;且更不應通過毒品除罪化。此外,建議政府應加強掃毒機制,且反毒策略亦須同步檢討,當前社會吸毒年齡層下降、毒品已進入校園,更需盡速提出具體有效的防制措施,不讓毒品輕易流竄到社會的任何角落。
2. 家庭、學校、社區、政府通力合作建立反毒、緝毒、戒毒的完整體系與配套措施
為有效防制毒品氾濫,須透過事先的防範與事後的管制齊頭並行,在事先的防範方面,政府須推動親子教育,有效發揮家庭功能,進而以社區為單位來改善社會不良之風氣,在事後的管制方面,政府則應修法加重相關刑責,並強化通報與篩檢機制,透過醫療體系達到戒癮之功效。此外,衛福部應加速對新興毒品的通報機制,阻絕毒品的氾濫,並應在適當時候對社會提出說明與報告。另外,教育部亦應加強校園毒品危害防制宣導,除了輔導各級學校完成反毒課程,讓學生明白吸食毒品的嚴重後果、及分辨偽裝過的毒品等,更應提醒學生不可持有及輕易吃食,以免傷害自己的未來。
3. 對軍中及校園(家長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全面性尿篩驗毒,即早發現防患
根據本項調查結果,民眾認為台灣校園與軍中毒品氾濫的最大根源,社會風氣(19.68%)高居第2名;清泉崗染毒案查出有逾50包疑似安非他命,初步驗尿更有超過20名官兵被驗出陽性反應。另一方面,近來新興毒品流入校園案頻傳,有部分學校已在家長簽屬同意書下,實施擴大尿篩,讓學生可以遠離毒害。建議全台軍隊及各級校園,應在有適當配套措施下,進行全面性尿篩驗毒,以遏止吸毒風氣持續,並即早發現防患,打造健康美好的社會環境。
毒品氾濫問題已嚴重影響台灣社會,不但危害全民身心健康,甚至已逐漸動搖國本,政府不該再漠視此問題。我們呼籲政府對於吸毒販毒者應加重刑責,並加強掃毒;且家庭、學校、社區、政府必須通力合作建立反毒、緝毒、戒毒的完整體系與配套措施,並加速對新興毒品的通報機制,及加強校園毒品危害防制宣導;此外,對軍隊及校園進行應全面性尿篩驗毒,以遏止吸毒歪風。政府必須拿起決心及魄力全面掃毒,並立法修法對吸毒販毒者加重刑責,台灣才有遠離毒品氾濫的一天。
草根民調完整報告:20170505_【調查報告】_面對染毒反毒問題,民眾怎麼看
共有13家媒體報導本次民調發表會,包括11家網路與廣播媒體(如中時、自由、聯合、中央社、蘋果…等)、2家平面報紙(聯合報、聯合晚報)
---------------5月5日網路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毒品問題多嚴重? 民調:近9%民眾身邊有人濫用
https://goo.gl/VDfBsn
【eNews】轉載【草根影響力新視野】【民調發表】面對染毒反毒問題,民眾怎麼看 爭議議題調查 新聞稿暨調查報告
【Nownews今日新聞】毒品問題日益氾濫 民眾不認同毒品除罪化
【Nowtalk.tw新頭殼】逾8成4民眾同意毒品氾濫 NGO反對毒品除罪化
【聯合新聞網】逾75%受訪者反對毒品除罪
【Thenewslens關鍵評論】林全宣布四年至少投入100億反毒,強調經費無上限、修法加重刑罰
【鉅亨網】毒品問題日益氾濫 民眾不認同毒品除罪化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民調發表】面對染毒反毒問題,民眾怎麼看 爭議議題調查 新聞稿暨調查報告
【Yahoo奇摩新聞】轉載 NewTalk 新頭殼逾8成4民眾同意毒品氾濫 NGO反對毒品除罪化
【HiNet新聞】毒品問題日益氾濫 民眾不認同毒品除罪化
【更生日報】半數民眾不滿政府校園國軍反毒策略做法
---------------5月05日平面媒體報導---------------
聯合報A6版報導草根民調
聯合晚報A7版
政府應聽取專家人民意見 重新修訂前瞻計畫
近日來爭議不休的「前瞻計畫」真的夠前瞻嗎?即將進入立院審查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引發各界質疑,尤其在交通運輸方面,更是佔有大筆預算;此外,亦有不少人認為,前瞻計畫的決策內容欠缺周延性。對此,行政院長林全表示,鐵道是重要基礎建設,有其存在性與必要性,為了加速台灣發展,應該提前執行。
但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士認為,前瞻計畫鐵道建設占比太高,恐淪為蚊子鐵道,且政府大幅舉債推動該計畫非常不值得。對於前瞻計畫的爭議性與可行性,各方觀感與解讀不同,而一般民眾的看法如何呢?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調查1,155位20歲以上民眾,對於此議題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6成以上的民眾不瞭解其內容,甚至超過4成7以上的民眾認為該計畫並不夠前瞻;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民眾對於前瞻計畫的看法:
民眾對於政府實施前瞻計畫的態度與看法:
前瞻計畫對台灣未來發展是否有幫助:
交叉分析:
整體而言,超過四成八以上的民眾不支持「前瞻計畫」的現行版本,由其是宜花東、中彰投、雲嘉南與桃竹苗等地區,均超過半數以上的民眾不予支持;在年齡層的分佈上,四十、五十與六十歲年齡層的群體中均超過半數以上者持反對的態度;偏藍政治傾向最同意前瞻計畫有政策綁椿,其次為無特定政黨傾向與偏綠。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政府應重新擬定前瞻計畫新版,並避免目標不清、資源浪費:
根據本調查發現,現行前瞻計畫絕大部分經費花在交通運輸上,有48.31%民眾表示不贊成,且有58.52%的民眾表示擔心淪為蚊子建設。我們建議,政府必須因應新科技所帶來的經濟變革,且經費的用度必須要整合,否則會造成重複投資及重複浪費。此外,政府更應對於前瞻計畫訂定出明確的目標,避免資源錯置,否則,將造成經濟不振、產業老化、國民信心低落等情形,對於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更是無濟於事。因此,建議政府應重新修改、擬定前瞻計畫版本,將計畫內容做全面性的檢討與改善,以符合當前國家真正的需要。
2.呼籲政府聽取民意、廣納各方專家學者意見:
根據本調查發現,有47.18%的民眾認為前瞻計畫不夠前瞻,並有61.30%的民眾表示不贊成政府舉債投入前瞻計畫。此外,另有國內金控公司公布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針對行政院推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僅33.1%的民眾認為可以有效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且僅有6.4%的民眾最支持「軌道建設」。因此,我們呼籲政府應聽取民意,並廣納各方專家學者,共同擬定符合台灣公共建設及經濟發展之計畫,切勿一意孤行,以免造成如同「一例一休」強行的後果。
3.前瞻計畫修改之方向,應與現行計畫與建設接軌:
前瞻計畫需要重新修訂,應考慮與國土規劃結合,以避免資源浪費、及侵犯居民權利等。建議與既有的建設基礎及計畫相接軌,並考量總體國土規劃,及各地方的地理氣候條件等,同時,應朝向紓解北台灣的人口、交通、房價壓力的情況,平衡北、中、南部發展差距、減輕房價物價壓力、分散安全風險等發展;並強化各地區的地理發展優勢、彌補其較弱不足之處,將經費及資源花在刀口上。
綜合言之,前瞻計畫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如何真正達到「前瞻」的效用,對於國家建設、經濟發展、人民福祉有所助益,絕非現行計畫所能做到。既然如此,政府應該重新擬定前瞻計畫新版,並避免目標不清、資源浪費,並聽取民意、廣納各方專家學者意見;在計畫修改方向上,亦應與現行計畫與建設接軌,才能讓前瞻計畫真正發揮前瞻作用。
草根民調資料:
曾巨威教授整理資料:
政府力推稅改方案,行政院會今年10月12日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目前該草案在無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完成完整的實質審議之情況下,逕自進入朝野協商階段與後續的二讀程序,對於強調稅制優化的重大法案審議,未能依據法定審議程序充分討論與審議草案的實質內容,掀起極大爭議。
本次稅改方案,主要包括將現行45%調降為40%,營所稅由17%調高為20%等,朝野對此案出現甚多的反彈聲浪,認為:「大幅調降股利所得稅率,讓富人受益最多,相對而言,薪水階級的減免稅額,根本是杯水車薪」的爭議,而許多工商團體表示「政府以為調降綜所稅,就可以彌補營所稅調高的衝擊,美國在降稅,台灣卻增稅,將使投資環境更為惡化」。而一般民眾則是關心稅改是否真能達到全民獲利。
有鑑於政府朝野、企業,乃至全民百姓對此案持有不同的關心角度與看法,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藉此委託醒吾科技大學進行電話民調,探討一般民眾對於《所得稅法》修正議題看法?包括是否贊成「調高綜所稅三項(標準、薪資所得、身心障礙)扣除額」或「調高營業稅」等議題?對於修正所得稅所造成的爭議,是否真如有所謂「讓富人受益最多、薪水階級的減免稅額,根本是杯水車薪?」,而調高企業營所稅是否會造成投資環境更加惡化等爭議。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特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於106年10月31日至11月24日止針對20歲以上一般民眾就本次《所得稅法》修正看法進行電話調查,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3個百分點,共計有效樣本為1067位。
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對於各項修正議題,大約有55%至65%的民眾回答「沒意見」,這表示有過半的民眾並未對此次所得稅法修正有太多的贊成與反對意見。在各項修正議題方面,對於政府為減輕薪資、中低所得及身心障礙者稅負,而「調高綜所稅三項(標準、薪資所得、身心障礙)扣除額」,有27.93%受訪者表示贊成調高綜所稅三項扣除額,高於不贊成的17.05%。而25.30%受訪者表示贊成「依個人股利所得情況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二擇一制」,高於不贊成的8.15%。對於「政府為留才攬才及平衡股利與薪資所得稅負,將綜所稅最高稅率由45%降至40%」,得到有32.34%受訪者表示贊成,高於不贊成的13.21%。對於是否「應將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由2.5萬提高至5萬元,並新增學貸特別扣除額、體育或文化扣除額等項目」,也有31.11%受訪者表示贊成,高於不贊成的13.59%。而有23.06%受訪者贊成將「外資股利由20%提高至21%,減少內資轉外資身份以規避稅負」,高於不贊成的12.56%。
在企業稅負部分,對於「將營所稅稅率由17%調高為20%」,有24.28%受訪者不贊成因營所稅低於日本與韓國等國,就將營所稅稅率調高,而贊成者也有21.08%。有22.77%受訪者贊成「將企業未分配盈餘加徵稅率由10%減至5%」,讓企業累積投資動能而保留更多盈餘,而不贊成者為17.25%。對於此次稅改「大幅調降股利所得稅率,讓富人受益最多之爭議」,有25.68%受訪者認為有此疑慮,高於不贊成者的17.90%。有24.47%受訪者認為「調降綜所稅,是無法彌補營所稅調高的衝擊,將使投資環境更為惡化」,高於不贊成者的16.87%。而就「整體而言,您贊成此次行政院所提出的《所得稅法》修正版本嗎?」有17.06%不贊成,有17.24%贊成,沒有意見的民眾,則高達65.70%,顯示高達三之二民眾認為此次修法對其自身影響有限,故對此次修法沒有太多意見,而不贊成與贊成者則各半,各約六分之一民眾。
在「個人或家庭是否有經營企業」與「將營所稅稅率由17%調高為20%」的交叉分析可發現,隨著個人或家庭所經營的企業規模增加,不贊成的比例亦隨之增加,且若是經營大型企業,則百分之百反對。與「未分配盈餘加徵稅率由10%減至5%」的交叉分析可發現,隨著個人或家庭所經營的企業規模增加,贊成的比例亦隨之增加,且若是經營大型企業,則百分之百贊成。與「調降綜所稅,是無法彌補營所稅調高的衝擊,將使投資環境更為惡化」的交叉分析可發現,隨著個人或家庭所經營的企業規模增加,贊成的比例亦隨之增加,且若是經營大型企業,則百分之百贊成。
稅制對於個人淨收入與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甚鉅,但本調查卻發現所有稅改的相關議題均超過五成五以上的民眾無任何之意見,顯見政府應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宣導《所得稅法》修正重點與影響之處。整體而言,本次《所得稅法》之修正,在個人所得稅方面,「調高綜所稅三項扣除額」、「可依個人股利所得情況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二擇一制」、「綜所稅最高稅率由45%降至40%」、「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由2.5萬提高至5萬元,並新增特別扣除額等項」,因可節省個人的所得稅,可明顯發現到民眾的支持遠高於反對,「適度調高外資股利由20%提高至21%」亦獲得民眾較高支持。對於企業稅負方面,在「企業未分配盈餘加徵稅率由原來的10%減至5%」獲得較高支持,但亦有不少民眾持反對意見。另在「營所稅稅率自 17%調高為 20%」議題,因將增加企業稅負,而出現反對者較高的現象。
財政部雖一再強調本次的稅制改革,是兼具競爭力與合理公平的全面性改革,雖有五成五民眾沒有意見,但仍有較多的民眾認為本次的稅改「只是讓富人受益多」或「甚至會讓台灣的投資環境更為惡化」。整體而言,民眾雖然支持降低個人所得稅,但因社會上還出現許多不同聲音,特別是來自於企業界反對與社會公平爭議,使一般民眾也受到影響,而未能全力支持此次所得稅的修正版本。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民調
草根完整民調資料: 稅改怎麼改,人民感受大調查_20171221
勞基法自去年修改後,即引起各界爭論不休;然而,爭議尚未平息,政府在極短的時間內又啟動 二次修法,造成社會不安、更引發諸多質疑聲浪。立法院院會在歷經兩次朝野協商破局後、18 小時 不斷電表決後,三讀通過《勞動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表示,決策主要考量台灣為島國, 經濟以外貿為導向,面對全球激烈的競爭情勢,勞資必須團結,一起打拚經濟才有未來。
新版《勞基法》條文明訂經工會獲勞資會議同意,每個月加班時數從上限 46 小時增加為 54 小 時,每三個月不得超過 138 小時,加班費改為核實計算;鬆綁 7 休 1 與輪班間隔 8 小時的部分,則 是經勞資協議及政府把關,可例外放寬。修改後的勞基法,讓部分人士質疑政府為圖利財團不習犧牲 勞工權益;對此,一般民眾的看法如何呢?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波士特線上民調,透過網路問 卷調查 1,120 位 20 歲以上民眾,對於此議題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共有高達 59.9%的民眾表示不 贊成此次勞基法修法內容;僅有 13.3%的民眾表示贊成。相關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一、 政府應針對此次修法內容,再多做說明:
根據本調查結果發現,此次《勞基法》修法內容,不論政黨藍綠,有過半數的民眾,都表示「不 贊成」。顯示本次修法程序,不但缺乏基本共識,修法內容更被認為是嚴重偏重於資方,特別是年輕 者與職位低者,勞工認為對於權益非沒有加分,卻讓政府的美意大打折扣。建議政府應對此次修法內 容與對勞工的美意多做說明且未來若再次修法時,應邀集各方再做進一步協調,以免淪為勞資爭議。
二、 為保障勞工權益,建議在休假及工時部分加強把關:
本次修法內容,涉及休假方式、工時的部分,多數民眾皆不贊成修改。對於原有法令一例一休之 下特休假強制轉換算工資,修改為特休假可遞延一年;或是每月工時不得超過 46 小時,修改為 54 小時;及原一例一休後的「七休一」修改為「十四休二」等,都等同於讓勞工淪於可能長時間工作卻 不得休息的困境,除了危害勞工權益及健康之外,長期下來,也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及產能。因此, 建議政府應站在保護勞工、增加企業競爭力的立場,可或在休假方式、工時部分加強把關。
三、呼籲政府聽取民意,成立良性溝通管道或協商小組:
關乎勞工基本工作權益的修法內容,身為勞工的民眾卻有過半數完全不認同,顯示此次修法有其 危機存在。政府應該建立一個良性的勞資雙方、及政府把關的管道,或是成立一個協商小組,讓勞資 雙方有一個正常適當的溝通協調管道,以避免未來更多的勞資糾紛,或是釀成更多勞工過勞的悲劇。 換言之,政府應該正視民眾的心聲、聽取民意,並用積極的做法作為回應。
事實上,台灣勞動力多半集中在中小企業,並非像日本、韓國以大企業居多。政府在制定勞基法 相關條例時,應該考量中小企業的屬性,及產業間有其異質性的問題,以強化勞方的勞資協商籌碼及 後盾,才不致讓避免過勞的美意,變成全盤皆輸的局面。此外,台灣經濟發展以貿易輸出為主,政府 希望勞資共同拚經濟固然立意良好,但應避免讓勞工的權益淪為財團的祭品。因此,呼籲政府應在休 假及工時部分加強把關,且應聽取民意,成立良性管道或協商小組。勞工是企業的資產,其基本權益 應該得到基本的保障,除了工資合理外,最重要的莫過於休假及工時問題,必須在合理的範圍內得到 應有的保障,該問題不但需要政府用法條來規範,更要企業拿出良心善意,勞工也須站出來維護自身 權益,才能創造一個更好的局勢,以創造三贏的局面。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民調
草根民調資料:20180122【新聞稿】_勞基法修改議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