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因少子化衍生的問題逐漸浮現,首當其衝的就是學校的生存。教育部預計5年內將大學數量從160所減至100所,而許多公私立大學已不堪長期收支不平衡,學費紛紛喊漲。今年6月,政治大學宣布調漲學費,為第一家公立大學喊漲的學校;同時,教育部也針對申請調漲學費的14所大專院校,核定8家可調漲。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不但物價、房價上漲,連大學學費都要漲價,民眾的看法如何呢?
另一方面,人才的外語能力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息息相關,國內大學生的外語能力普遍如何?大學院校要如何提升學生的外語能力?對於這些問題,一般民眾的看法是什麼呢?由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調查一般民眾對於大學學費、大學評鑑制度、畢業生英語能力的看法。
本項調查採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1,069位20歲以上之民眾,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1. 59.68%受訪民眾認為台灣目前的大學學費偏高(太高),也有4成(40.32%)受訪民眾認為台灣目前的大學學費適中或偏低。交叉分析發現:「中老年族群」比例較青年族群高、「專科與高中學歷以下的族群」較大學學歷以上族群高、「家中有人正在讀大學的族群」較沒有人讀大學的族群高。
2. 大學調漲學費如何決定?30.96%受訪民眾認為應由各大學自行決定,28.25%受訪民眾表達沒意見,25.72%受訪民眾認為要由教育部同意。
3. 同意公私立大學漲學費的比例有差異,可漲幅度為1~2%:72.87%的受訪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可以漲學費,85.97%的受訪民眾不同意私立大學可以漲學費,「同意公立大學調漲學費比例」 (27.13%) 較「同意私立大學調漲學費比例」 (14.03%)為高,認為可調漲學費幅度為1~2%。
4. 大學漲學費之後,教學品質是否會提高?66.60%的受訪民眾認為「不會提高」,認為「會提高」的僅有11.79%
5. 75.87%的受訪民眾「不瞭解」教育部對大學有在實施密集式的評鑑與訪視,而且45.28%的受訪民眾認為大學評鑑制度對大學的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沒有幫助」,認為有幫助為27.03%
6. 54.73%的受訪民眾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不好(很不好)」,並認為提升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依序為:增加英語課程必修學分(23.85%)、設定畢業生英語檢定門檻(19.55%)、吸收外籍生來台就讀(16.93%)、多使用原文書(13.38%)
綜合民調結果,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 應審慎處理學費調漲政策,並由各大學自行決定,學費調漲更應反應在教學品質的提升
相對於其他先進國家,台灣的學費即使相對較低,但任何漲價政策都不易獲得民眾的支持,即使要調漲學費,應限制在2%以內,且要求學校當局配合提出財務收支及教學品質提升計畫。
2. 教育部應審慎檢討各項評鑑制度的執行方式與成效
為提升大學的教學品質,教育部多年來投注很大心力進行各項評鑑工作,勞心勞力值得肯定,惟民眾不但瞭解程度有限,也認為大學評鑑對大學教學品質的提升沒有幫助,此項調查結果值得執政者深思。
3. 各大學應加強大學生的英語能力,以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技能
多項調查顯示,台灣的大學生英語能力比鄰近國家差,也比台灣的高中生差,各大學可「增加英語課程必修學分」、「設定畢業生英語檢定門檻」等,來加強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
民眾看大學學費/評鑑/英語
11/13民調發表記者會相關報導
(1)【中時電子報】大學學費調漲 6成民眾不贊同http://goo.gl/y9HbIQ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公布民意調查,6成民眾反對漲大學學雜費。(林志成攝)
大學學費調漲 6成民眾不贊同大學學雜費該不該漲每年都在吵,草根影響力基金會今天公布民意調查指出,59.68%民眾覺得台灣目前的大學學雜費偏高,更有66.6%認為學雜費漲了後教學品質不會提升;如一定要漲,半數以上民眾接受1至2%的調幅。
大學學雜費要不要漲,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對2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電話民調,最後完成1069個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3個百分點。
調查指出,72.87%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可以漲學雜費,85.97%不同意私立大學可以漲學雜費。大學學雜費如何決定?30.96%受訪民眾認為應由各大學決定,28.25%表示沒意見,25.72%認為要由教育部同意。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表示,多數民眾反對調漲學雜費,如果要漲,只能接受1%至2%,也就是說一學期至多漲500元,相當於每天漲一顆滷蛋的錢。在這樣民意下,教育部要審慎因應大學調整學雜費問題。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 他們學校10年前僅2成學生申請就學貸款,現在已激增到4成,顯然學雜費對學生造成沈重負擔。他認為,如果大學可以確保學雜費漲了後,學生畢業後出路會更好,反對調漲聲浪才會降低。
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杰說,25年前,張雨生的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紅變大街小巷,當時大學畢業生起薪是18K到20K,但經過這麼多年,卻僅成長到22K,薪水幾乎不漲,物價及房價卻一直飆高,多數民眾當然不支持調高學雜費。
「國人白吃午餐習慣了,付陽春麵的錢,卻要求五星級服務。」中山大學財務管理教授張玉山說,學雜費多年不能漲,現在9成公立大學都賠錢經營,長期下來,設備不能更新、老師待遇不能調整,最終受害的是學生。
(2) 【自由時報】草根影響力調查︰6成民眾認為大學學費太貴 http://goo.gl/pJ1gzV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公布民調,針對大學學費、大學評鑑及大學生英語能力進行了解,發現有6成民眾認為台灣大學學費偏高,但調漲學費則有3成認為可由大學自行決定。(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針對大學學費、大學評鑑及大學生英語能力等議題,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6成民眾認為台灣學費偏貴,但調漲則有3成的人認為可由學校決定,另外亦有7成3的民眾反映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不好,認為台灣高教資源及品質都有待提升。
問卷以台灣與其他國家比較,有59.68%的民眾認為目前大學學費偏高,而調漲方式,則有30.96%民眾認為學費漲幅應由各大學自行決定,但能接受公私立大學調漲學費的比例僅1%到2%。
前青輔會主委、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表示,25年前大學生起薪18K到20K,25年後年輕人起薪僅22K,問卷調查下當然普遍反對調漲學費,且從近幾年辦助學貸款人數就從2成漲到4成,調漲學費確實會造成部分學生負擔,認為私校調漲學費要更謹慎。
而其他有75.87%民眾不了解大學評鑑制度,且有73%受訪民眾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很不好,草根基金會認為,除學費調漲政策須由各大學決定,教育部更應審慎檢討評鑑制度的成效及加強各大學英語能力,例如可以開設類似地球村的外籍課程獲英語必修學分,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技能。
(3) 【YAHOO新聞】《經濟》大學學費調漲,6成民眾不贊同 http://goo.gl/t5wpAs
【時報-台北電】大學學雜費該不該漲每年都在吵,草根影響力基金會今天公布民意調查指出,59.68%民眾覺得台灣目前的大學學雜費偏高,更有66.6%認為學雜費漲了後教學品質不會提升;如一定要漲,半數以上民眾接受1至2%的調幅。
大學學雜費要不要漲,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對2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電話民調,最後完成1069個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3個百分點。
調查指出,72.87%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可以漲學雜費,85.97%不同意私立大學可以漲學雜費。大學學雜費如何決定?30.96%受訪民眾認為應由各大學決定,28.25%表示沒意見,25.72%認為要由教育部同意。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表示,多數民眾反對調漲學雜費,如果要漲,只能接受1%至2%,也就是說一學期至多漲500元,相當於每天漲一顆滷蛋的錢。在這樣民意下,教育部要審慎因應大學調整學雜費問題。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他們學校10年前僅2成學生申請就學貸款,現在已激增到4成,顯然學雜費對學生造成沈重負擔。他認為,如果大學可以確保學雜費漲了後,學生畢業後出路會更好,反對調漲聲浪才會降低。
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杰說,25年前,張雨生的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紅變大街小巷,當時大學畢業生起薪是18K到20K,但經過這麼多年,卻僅成長到22K,薪水幾乎不漲,物價及房價卻一直飆高,多數民眾當然不支持調高學雜費。
「國人白吃午餐習慣了,付陽春麵的錢,卻要求五星級服務。」中山大學財務管理教授張玉山說,學雜費多年不能漲,現在9成公立大學都賠錢經營,長期下來,設備不能更新、老師待遇不能調整,最終受害的是學生。(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林志成)
(4) 【工商時報】大學學費調漲 6成民眾不贊同http://goo.gl/XhLske
大學學雜費該不該漲每年都在吵,草根影響力基金會今天公布民意調查指出,59.68%民眾覺得台灣目前的大學學雜費偏高,更有66.6%認為學雜費漲了後教學品質不會提升;如一定要漲,半數以上民眾接受1至2%的調幅。
大學學雜費要不要漲,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對2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電話民調,最後完成1069個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3個百分點。
調查指出,72.87%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可以漲學雜費,85.97%不同意私立大學可以漲學雜費。大學學雜費如何決定?30.96%受訪民眾認為應由各大學決定,28.25%表示沒意見,25.72%認為要由教育部同意。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表示,多數民眾反對調漲學雜費,如果要漲,只能接受1%至2%,也就是說一學期至多漲500元,相當於每天漲一顆滷蛋的錢。在這樣民意下,教育部要審慎因應大學調整學雜費問題。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 他們學校10年前僅2成學生申請就學貸款,現在已激增到4成,顯然學雜費對學生造成沈重負擔。他認為,如果大學可以確保學雜費漲了後,學生畢業後出路會更好,反對調漲聲浪才會降低。
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杰說,25年前,張雨生的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紅變大街小巷,當時大學畢業生起薪是18K到20K,但經過這麼多年,卻僅成長到22K,薪水幾乎不漲,物價及房價卻一直飆高,多數民眾當然不支持調高學雜費。
「國人白吃午餐習慣了,付陽春麵的錢,卻要求五星級服務。」中山大學財務管理教授張玉山說,學雜費多年不能漲,現在9成公立大學都賠錢經營,長期下來,設備不能更新、老師待遇不能調整,最終受害的是學生。
(5) 【新頭殼】大學漲學費? 民調:86%反對私校漲http://goo.gl/I4XTkO
新頭殼newtalk2014.11.13 邱珮文/台北報導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13)日公布民調指出,有高達73%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86%不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僅11.8%認為調漲學費可以提高教學品質,66.6%民眾認為不會提高。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大學長期收支不平衡,面臨經營危機。在大學學雜費凍漲6年後,教育部放手讓8所大學這學期開始調漲學費,政大更在今年6月就成為第1所調漲學費的公立大學,不過,此舉也引起許多學生、家長反彈。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民調,針對台灣目前大學學費,59.7%民眾認為太高或偏高,35.2%認為適中,5.1%認為太低或偏低。其中,73%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27%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則有86%不同意,14%同意。同意漲學費的民眾,半數以上認為漲幅應在1%至2%。
有關大學調漲學費程序,30.96%認為應由各大學自行決定,25.72%認為須經由教育部同意。然而,當詢問受訪者大學漲學費以後,教學品質是否會提高,僅11.8%認為會提高,有高達66.6%民眾認為不會提高。
對此,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表示,台灣學費相較其他國家低,和民眾的認知有落差。但是如果學校可以保證,漲了2%學費後,學生畢業後起薪也能漲2%,相信大家都可接受調漲。他也指出,市場機制會自行調節學費,目前很多私校就是以獎學金等方式,變相減學費吸引學生就讀。
另外,民調也調查教育部在大學實施密集式評鑑與訪視的成效,有高達7成5民眾不了解這些評鑑措施,並有4成5民眾認為評鑑制度對於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沒有幫助。
該民調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於今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執行,以電話後4碼隨機抽樣電訪,受訪者為20歲以上之一般民眾,有效樣本為1,069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以內。
(6) 【YAHOO新聞】大學漲學費?民調:86%反對私校漲 http://goo.gl/amqYkS
新頭殼newtalk2014.11.13 邱珮文/台北報導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13)日公布民調指出,有高達73%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86%不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僅11.8%認為調漲學費可以提高教學品質,66.6%民眾認為不會提高。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大學長期收支不平衡,面臨經營危機。在大學學雜費凍漲6年後,教育部放手讓8所大學這學期開始調漲學費,政大更在今年6月就成為第1所調漲學費的公立大學,不過,此舉也引起許多學生、家長反彈。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民調,針對台灣目前大學學費,59.7%民眾認為太高或偏高,35.2%認為適中,5.1%認為太低或偏低。其中,73%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27%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則有86%不同意,14%同意。同意漲學費的民眾,半數以上認為漲幅應在1%至2%。
有關大學調漲學費程序,30.96%認為應由各大學自行決定,25.72%認為須經由教育部同意。然而,當詢問受訪者大學漲學費以後,教學品質是否會提高,僅11.8%認為會提高,有高達66.6%民眾認為不會提高。
對此,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表示,台灣學費相較其他國家低,和民眾的認知有落差。但是如果學校可以保證,漲了2%學費後,學生畢業後起薪也能漲2%,相信大家都可接受調漲。他也指出,市場機制會自行調節學費,目前很多私校就是以獎學金等方式,變相減學費吸引學生就讀。
另外,民調也調查教育部在大學實施密集式評鑑與訪視的成效,有高達7成5民眾不了解這些評鑑措施,並有4成5民眾認為評鑑制度對於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沒有幫助。
該民調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於今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執行,以電話後4碼隨機抽樣電訪,受訪者為20歲以上之一般民眾,有效樣本為1,069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以內。
(7) 【聯合新聞網】調查顯示 5成9民眾反對漲大學學費 http://goo.gl/zfeOMn
許多大學抱怨長期收支不平衡,希望能調漲學雜費,草根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大學學費與相關大學教育議題調查報告」,結果顯示,5成9的民眾認為台灣的大學學雜費偏高,7成2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調漲學雜費,8成5反對私立大學調漲學雜費。
其中2成7支持公立大學調漲學雜費,比支持私校調漲的1成4還高,認為大學可調漲的幅度為1~2%;不過即使調漲,6成6民眾認為教學品質不會相對提高。至於學雜費調漲要由誰來決定,3成民眾認為應該由各大學自行決定,2成5認為應該由教育部決定。
至於大學評鑑部分,7成5民眾表示不了解大學評鑑,且4成5民眾認為大學評鑑對大學的教學品質與學習效果沒有幫助。
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好不好?7成3認為不好,且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有效的方法為增加英語必修課程、設定英文為畢業門檻、吸收外籍生來台就讀、多使用原文書。
這項調查是草根文教基金會在今年9月22日到10月18日,以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電訪,有效問卷為1069位。
醒吾科大副校長陳義文表示,家長反對調漲學雜費,是因為認為即使調漲,教育品質也不會相對提升,因此站在拒絕的立場;前青輔會主委、現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3點建議,私校調漲幅度應比公立大學嚴格;貫徹大學財務公開透明;教育部審查大學調漲的把關更嚴格。
【2014/11/13 聯合報】@ http://udn.com/
(8) 【今日新聞】調查:6成民眾認為大專學費偏高 http://goo.gl/u1Dqk2
一項調查顯示,將近6成的民眾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僅有約2成同意漲學費,能接受的幅度為1%至2%。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針對20歲以上一般民眾進行電話抽樣調查,總共訪問了1069位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在3%之間,調查時間為今年9月22日到10月18日。
調查結果顯示,59.68%受訪者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或太高,40.32%認為適中或偏低。分析年齡差異,中老齡、家中有人正在讀大學、專科與高中學歷以下族群,較認為學費過高。
比較公私立大學差異,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27.13%)較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14.03%)高,但能接受的調整幅度,都在1%至2%之間。
另外調查也指出,66.6%的受訪民眾認為漲學費後,教學品質不會提高,僅有11.79%認為會提高。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是否能接受漲學費,關鍵在「價值性」問題,如果調漲後無法明顯提升教學品質、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民眾就會比較消極面對。(中央社)
(9) 【大紀元】台調查:6成民眾認為大專學費偏高 http://goo.gl/rPxc19
【大紀元1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3日電)一項調查顯示,將近6成的民眾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僅有約2成同意漲學費,能接受的幅度為1%至2%。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針對20歲以上一般民眾進行電話抽樣調查,總共訪問了1069位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在3%之間,調查時間為今年9月22日到10月18日。
調查結果顯示,59.68%受訪者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或太高,0.32%認為適中或偏低。分析年齡差異,中老齡、家中有人正在讀大學、專科與高中學歷以下族群,較認為學費過高。
比較公私立大學差異,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27.13%)較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14.03%)高,但能接受的調整幅度,都在1%至2%之間。
另外調查也指出,66.6%的受訪民眾認為漲學費後,教學品質不會提高,僅有11.79%認為會提高。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是否能接受漲學費,關鍵在「價值性」問題,如果調漲後無法明顯提升教學品質、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民眾就會比較消極面對。
(10) 【痞客幫】調查顯示 5成9民眾反對漲大學學費 http://goo.gl/MwZEFX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即時報導】2014.11.13 10:48 am
許多大學抱怨長期收支不平衡,希望能調漲學雜費,草根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大學學費與相關大學教育議題調查報告」,結果顯示,5成9的民眾認為台灣的大學學雜費偏高,7成2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調漲學雜費,8成5反對私立大學調漲學雜費。
其中2成7支持公立大學調漲學雜費,比支持私校調漲的1成4還高,認為大學可調漲的幅度為1~2%;不過即使調漲,6成6民眾認為教學品質不會相對提高。至於學雜費調漲要由誰來決定,3成民眾認為應該由各大學自行決定,2成5認為應該由教育部決定。
至於大學評鑑部分,7成5民眾表示不了解大學評鑑,且4成5民眾認為大學評鑑對大學的教學品質與學習效果沒有幫助。
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好不好?7成3認為不好,且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有效的方法為增加英語必修課程、設定英文為畢業門檻、吸收外籍生來台就讀、多使用原文書。
這項調查是草根文教基金會在今年9月22日到10月18日,以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電訪,有效問卷為1069位。
醒吾科大副校長陳義文表示,家長反對調漲學雜費,是因為認為即使調漲,教育品質也不會相對提升,因此站在拒絕的立場;前青輔會主委、現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3點建議,私校調漲幅度應比公立大學嚴格;貫徹大學財務公開透明;教育部審查大學調漲的把關更嚴格。
(11) 【商情網】調查:6成民眾認為大專學費偏高http://goo.gl/n2o3L5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14年11月13日電)一項調查顯示,將近6成的民眾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僅有約2成同意漲學費,能接受的幅度為1%至2%。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針對20歲以上一般民眾進行電話抽樣調查,總共訪問了1069位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在3%之間,調查時間為今年9月22日到10月18日。
調查結果顯示,59.68%受訪者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或太高,40.32%認為適中或偏低。分析年齡差異,中老齡、家中有人正在讀大學、專科與高中學歷以下族群,較認為學費過高。
比較公私立大學差異,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27.13%)較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14.03%)高,但能接受的調整幅度,都在1%至2%之間。
另外調查也指出,66.6%的受訪民眾認為漲學費後,教學品質不會提高,僅有11.79%認為會提高。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是否能接受漲學費,關鍵在「價值性」問題,如果調漲後無法明顯提升教學品質、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民眾就會比較消極面對。
(12) 【聯合新聞網】調查:民眾認為大學生英語能力不好 http://goo.gl/9kpvBB
你覺得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好不好?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一項調查指出,有七成三的受訪者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不好或很不好」。
草根基金會表示,多項調查顯示,台灣的大學生英語能力比鄰近國家差,也不如高中生,建議增加英語課程必修學分、設定畢業生英語檢門檻等,來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能力。
草根基金會委託醒吾科大民調中心,採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1069位20歲以上民眾,呈現上述調查結果。
【2014/11/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13)【蘋果日報】大學學費5萬 6成認太高 http://goo.gl/r8XiR8
比國際低
大學學費是否調漲,爭議多時。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公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的民調結果,近六成民眾認為大學學費太高,如要漲,贊同者認為最多漲百分之一至二。有學者指,台灣的大學學雜費已較他國便宜,民眾卻抱持「花陽春麵的錢要吃五星級飯店料理」心態,政府應讓相關資訊更透明。
漲學費品質沒變
該民調於九月底至十月中進行電訪,醒吾科大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說,台灣的大學學費在世界算偏低,和民眾認知有落差。教育部統計國立大學平均每年學雜費約四、五萬元,較英、美、日、韓自六萬至四十二萬元低。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張玉山說,民眾盼大學公共化,又反對加稅,政府不斷舉債,最後得由年輕人還,政府應告知利害關係,不可能永遠以陽春麵價,要大學提供五星級飯店服務。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認為,大學學費有調漲空間,但私校調漲條件應比國立大學嚴格,大學財務應透明。
民調另發現即使大學漲學費,近六成七民眾認為教學品質也不會變好。銘傳大學梁姓學生說,漲學費不會讓師資更優秀,「環境沒變,什麼都不會改變。」
記者蔡永彬
(14) 【聯合新聞網】大學漲學費提升品質 僅11%同意 http://goo.gl/q0apcY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少子化將影響大學生存,不少學校希望調漲學雜費來因應,但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的民調顯示,5成9民眾認為大學學雜費偏高,只有2成7支持公立大學調漲,支持私校漲的只有1成4;只有1成1受訪者認為學雜費調高後,教學品質會提升。
不過學者分析,民眾總是希望用低廉價格來獲取公共資源,後果還是要由下一代承擔。
草根昨天舉行記者會公布「大學學費與相關大學教育議題調查報告」,並邀請專家學者分析。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張玉山指出,和先進國家相比,台灣的大學學雜費算是便宜,但民眾總是抱持著「花一碗陽春麵的錢,可以吃到五星級飯店料理」的心態,包括大學學雜費、水電、公共運輸等公共資源皆是如此。
張玉山表示,民眾希望大學「公共化」,但卻無法接受加稅,讓政府不斷舉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最後還是要由年輕人來償還。張玉山建議,政府應告訴教育民眾利害關係,加強溝通觀念。
這項民調是草根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在今年9月22日到10月18日,以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電訪,有效調查樣本有1069人。
醒吾科大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表示,私立大學的學雜費是公立的一倍以上,再加上就讀私校的學生,家境多不如國立大學生優渥,從民調結果看來,高達8成5民眾反對私校調漲學雜費,而反對公立調漲的也有7成2;同意調漲的民眾中,5成2認為可接受的漲幅為1%~2%。
至於應由誰決定學雜費漲不漲?3成民眾認為應由各大學自行決定,2成5認為應由教育部決定。
問卷也調查民眾對大學評鑑的滿意度,不過高達7成5表示不了解大學評鑑,且4成5認為評鑑對大學的教學品質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幫助。
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好不好?7成3受訪者認為很差。至於如何改善大學的「菜英文」?民眾認為可行辦法的前三名為增加英語必修課、設定英文為畢業門檻、增加外籍生來台就讀。
醒吾科大副校長陳義文分析,大學評鑑行之有年,但從民調結果看來,民眾對大學評鑑認識不多,也不關心,值得教育部思考改進。
(15) 【中央廣播電台】民調:近6成民眾認大學學雜費偏高 http://goo.gl/7fPHRW
時間:2014-11-14 08:49
新聞引據:中國時報、中央社
大學學雜費到底該不該漲,依舊是學生及家長討論的焦點,草根影響力基金會昨天(13日)公布民意調查指出,59.68%的民眾覺得國內大學學雜費偏高,更有66.6%認為學雜費漲了後教學品質不會提升;同意調漲的民眾中,半數以上接受1%至2%的調幅。
少子化將影響大學生存,不少學校希望調漲學雜費來因應,但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調查指出,59.68%受訪者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或太高,40.32%認為適中或偏低。比較公私立大學差異,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27.13%)較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14.03%)高,但能接受的調整幅度,都在1%至2%之間。
另外,調查也指出,66.6%的受訪民眾認為漲學費後,教學品質不會提高,僅有11.79%認為會提高。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是否能接受漲學費,關鍵在「價值性」問題,如果調漲後無法明顯提升教學品質、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民眾就會比較消極面對。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張玉山表示,台灣應嚴肅面對大專究竟該走向「市場化」還是「公共化」,不可能永遠用陽春麵的價格,要求五星級飯店的服務。
張玉山表示,現在許多呼聲都希望大專走向「公共化」,但卻無法接受加稅,政府不斷地舉債,最終將由下一代年輕人償還,「天下沒有白癡的午餐」,政府應告訴民眾利害關係,加強觀念溝通。
(16)【大紀元】 大學學費漲不漲? 學者:低價無高品質 http://goo.gl/YudnFa
2014年11月14日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大學學費到底該不該漲?學生家長以及各大學各持不同立場說法。有6成民眾認為目前的大學學費太高或偏高,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張玉山認為,「不可能永遠付陽春麵的錢,卻要求大學提供五星級飯店的服務。」
草根基金會13日公布調查,以電話訪問方式收集樣本,除了訪問民眾對於大學學費的看法外,也訪問對於大學評鑑制度、畢業生英語能力的相關問題。
特別的是,認為學費高的族群,40至64歲占6成3,反而比20至40歲的5成6來得高。和世界各國比起來,台灣大專的學費偏低,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認為,這和民眾的認知有落差。政府應公開各校畢業生出路、起薪的資訊,放手讓學校設計好的服務價值,讓民眾自行選擇,才能彰顯學校的價值。
鍾志明指出,市場機制可以自行調節,目前很多私校其實是變相減學費,以獎學金等方式吸引學生就讀。
現在都希望大專走向「公共化」,但卻無法接受加稅;若大學經營困難,卻又不調漲,張玉山說,政府不斷地舉債,最終將由下一代年輕人償還,政府應告訴民眾利害關係,加強觀念溝通。
不過鍾志明提出,若學校保證,漲了2%學費後,學生畢業後起薪也能漲2%,相信大家都可接受調漲。但如果畢業後還是「22K」,沒有人會接受。
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則認為,現在的年輕人看不到前景,因為現在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有房產、有資本的人,更容易累積財富,政府應認真考慮課徵「資本利得稅」。
不過即使大學漲學費,是否就能保障教學品質?還是有近6成7民眾「不這麼認為」,認為就算調漲,品質也不會比較好。如果大學要漲學費,3成1民眾認為由各大學自行決定就好,贊同漲學費民眾認為漲1至2%較適當。
在大學生畢業生的英語程度部分,有7成3的民眾認為不好,甚至很不好,若要提升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2成4民眾認為要增加必修學分,2成認為要設定畢業門檻。
另外,7成6民眾不了解教育部有在評鑑、訪視大學,而且4成5的人認為大學評鑑制度對教學品質及學習成效沒有幫助。
基金會提出3點建議,政府首先應審慎處理學費調漲政策,由大學自行決,且須反應在教學品質;教育部應審慎檢討各項評鑑制度的執行方式、成效;以及各大學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
(17) 【BBS】[新聞] 大學學費5萬 6成認太高 http://goo.gl/u4xnc8
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
大學學費5萬 6成認太高
3.完整新聞內文:
記者蔡永彬
比國際低 圖:http://ppt.cc/WpMN
大學學費是否調漲,爭議多時。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公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的民調結果,近六成民眾認為大學學費太高,如要漲,贊同者認為最多漲百分之一至二。有學者指,台灣的大學學雜費已較他國便宜,民眾卻抱持「花陽春麵的錢要吃五星級飯店料理」心態,政府應讓相關資訊更透明。
漲學費品質沒變
該民調於九月底至十月中進行電訪,醒吾科大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說,台灣的大學學費在世界算偏低,和民眾認知有落差。教育部統計國立大學平均每年學雜費約四、五萬元,較英、美、日、韓自六萬至四十二萬元低。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張玉山說,民眾盼大學公共化,又反對加稅,政府不斷舉債,最後得由年輕人還,政府應告知利害關係,不可能永遠以陽春麵價,要大學提供五星級飯店服務。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認為,大學學費有調漲空間,但私校調漲條件應比國立大學嚴格,大學財務應透明。
民調另發現即使大學漲學費,近六成七民眾認為教學品質也不會變好。銘傳學生梁宇翰
說,漲學費不會讓師資更優秀,「環境沒變,什麼都不會改變。」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18) 【yam番薯】不滿政大漲學費 校長交接 場外被噴漆 http://goo.gl/gy3KtN
〔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政治大學新任校長周行一昨交接,十六日上任,自我期許領導政大成為「台灣社會的良心」;現場卻有學生不滿調漲學費,在場外用紅色噴漆「反漲學費、政大學店」等語。校方表示,會深入瞭解學生訴求,盼學生表達意見,不要用破壞方式進行。
國立大學中率先調漲
政大今年在國立大學中率先漲價,研究生學費漲了一千五百元,預計下學期大學部每學期每人漲七百元,引發學生不滿。昨日有抗議者凌晨將「反漲學費」、「政大學店」等,以紅漆噴在校長交接典禮會場外的牆柱上,表達強烈訴求。
早上校方發現噴漆,先以白紙貼住,並請校警站崗,後來利用會場布置遮掩,讓交接典禮順利進行,但有網友拍照投書媒體及網路,事件因而曝光。
政大社會所博士班三年級林奕志坦言知悉噴漆活動,目的就是反學費調漲,因為之前和平理性溝通無效,新舊任校長都要漲學費,才以此抗爭手段盼校方正視學生想法。
理性溝通無效 學生盼校方正視
政大主任秘書李蔡彥表示,漲學費方案已經教育部核可,學生應關注「多收的學費如何提升教學品質」,會透過校安機制找到當事人,給予適當的口頭告誡,也溝通了解訴求。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最近進行民意調查,六成受訪者認為學費偏貴,另有七成三認為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不好,凸顯台灣高教資源及品質有待提升,對公私立大學漲學費能接受的比率僅一%到二%。
前青輔會主委、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表示,廿五年前大學生起薪十八K到廿K,廿五年後年輕人起薪卻僅廿二K,民眾當然反對調漲學費;此外,台灣高教資源分配不均,教育部補助的頂尖大學多為公立學校,私校學生社經地位較低,學費又較貴,造成惡性循環。
(19) 大学学费调涨 6成民眾不赞同 http://goo.gl/AevuNt
大学学杂费该不该涨每年都在吵,草根影响力基金会今天公布民意调查指出,59.68%民眾觉得台湾目前的大学学杂费偏高,更有66.6%认为学杂费涨了后教学品质不会提升;如一定要涨,半数以上民眾接受1至2%的调幅。
大学学杂费要不要涨,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今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对20岁以上的民眾进行电话民调,最后完成1069个有效样本,在95%信心水准下,抽样误差正负3个百分点。
调查指出,72.87%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学可以涨学杂费,85.97%不同意私立大学可以涨学杂费。大学学杂费如何决定?30.96%受访民眾认为应由各大学决定,28.25%表示没意见,25.72%认为要由教育部同意。
草根影响力基金会调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陈松柏表示,多数民眾反对调涨学杂费,如果要涨,只能接受1%至2%,也就是说一学期至多涨500元,相当于每天涨一颗滷蛋的钱。在这样民意下,教育部要审慎因应大学调整学杂费问题。
醒吾科技大学副校长陈义文表示, 他们学校10年前仅2成学生申请就学贷款,现在已激增到4成,显然学杂费对学生造成沈重负担。他认为,如果大学可以确保学杂费涨了后,学生毕业后出路会更好,反对调涨声浪才会降低。
空中大学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杰说,25年前,张雨生的歌〈我的未来不是梦〉红变大街小巷,当时大学毕业生起薪是18K到20K,但经过这么多年,却仅成长到22K,薪水几乎不涨,物价及房价却一直飙高,多数民眾当然不支持调高学杂费。
「国人白吃午餐习惯了,付阳春麵的钱,却要求五星级服务。」中山大学财务管理教授张玉山说,学杂费多年不能涨,现在9成公立大学都赔钱经营,长期下来,设备不能更新、老师待遇不能调整,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20) 【一頁新聞】大學學費5萬 6成認太高 http://goo.gl/jwl3Vo
比國際低大學學費是否調漲,爭議多時。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公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的民調結果,近六成民眾認為大學學費太高,如要漲,贊同者認為最多...
(21) 【臺灣時報】六成民眾認為大專學費偏高 http://goo.gl/13OsrT
〔本報綜合報導〕一項調查顯示,將近六成的民眾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僅有約二成同意漲學費,能接受的幅度為一%至二%。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針對二十歲以上一般民眾進行電話抽樣調查,總共訪問了一○六九位民眾,在九十五%信心水準下誤差在三%之間,調查時間為今年九月二十二日到十月十八日。
調查結果顯示,五十九.六八%受訪者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或太高,四十.三二%認為適中或偏低。分析年齡差異,中老齡、家中有人正在讀大學、專科與高中學歷以下族群,較認為學費過高。
比較公私立大學差異,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二十七.一三%)較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十四.○三%)高,但能接受的調整幅度,都在一%至二%之間。
另外調查也指出,六十六.六%的受訪民眾認為漲學費後,教學品質不會提高,僅有十一.七九%認為會提高。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是否能接受漲學費,關鍵在「價值性」問題,如果調漲後無法明顯提升教學品質、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民眾就會比較消極面對。
(22) 【更生日報】調查:6成民眾認為大專學費偏高 http://goo.gl/5x7A69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3日電)一項調查顯示,將近6成的民眾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僅有約2成同意漲學費,能接受的幅度為1%至2%。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針對20歲以上一般民眾進行電話抽樣調查,總共訪問了1069位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在3%之間,調查時間為今年9月22日到10月18日。調查結果顯示,59.68%受訪者認為台灣大專學費偏高或太高,40.32%認為適中或偏低。分析年齡差異,中老齡、家中有人正在讀大學、專科與高中學歷以下族群,較認為學費過高。比較公私立大學差異,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27.13%)較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的比率(14.03%)高,但能接受的調整幅度,都在1%至2%之間。另外調查也指出,66.6%的受訪民眾認為漲學費後,教學品質不會提高,僅有11.79%認為會提高。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是否能接受漲學費,關鍵在「價值性」問題,如果調漲後無法明顯提升教學品質、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民眾就會比較消極面對。1031113
(23)【人間福報】近6成民眾:大學學雜費偏高http://goo.gl/O3uylN
【本報台北訊】許多大學抱怨長期收支不平衡,希望調漲學雜費因應。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的民調顯示,五成九民眾認為,台灣的大學學雜費偏高,但只有二成七支持公立大學調漲,支持私校的僅一成四,不過,即使調高學雜費,也只有一成一認為教學品質會提升。
草根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進行「大學學費與相關大學教育議題調查報告」。醒吾科大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表示,私大學雜費是公立的一倍以上,再加上就讀私校的學生,多數家境沒有公立優渥,因此,高達八成五民眾反對私校調漲學雜費,而反對公立調漲的也有七成二;同意調漲的民眾中,五成二認為,可接受的漲幅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
至於誰能決定學雜費是否調漲,三成民眾認為,應由各大學決定,二成五認為是教育部。
問及對大學評鑑的滿意度,高達七成五表示,不了解大學評鑑,且四成五認為,評鑑對教學品質與學習效果沒幫助。
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好不好?七成三認為很差。至於如何改善大學的「菜英文」,民眾認為,可行辦法的前三名為:增加英語必修課、設定英文為畢業門檻、增加外籍生來台灣就讀。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張玉山表示,相較先進國家,台灣的大學學雜費算便宜,但民眾總抱著「花一碗陽春麵的錢,可吃到五星級飯店料理」的心態,包括:大學學雜費、水電、公共運輸等都是如此。
他說,民眾希望大學「公共化」,但卻無法接受加稅,讓政府不斷舉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最後還是要由年輕人償還。張玉山建議,政府應告訴並教育民眾利害關係,加強溝通。
(24) 【世界民報】民調:6成民眾認為大學學費偏高 8成不同意調漲 http://goo.gl/FnDxMe
2014-11-13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13日公布最近的一項民調指出,有高達73%的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調漲學費,86%的民眾不同意私立大學調漲學費。而認為調漲學費可以提高教學品質的只有11.8%,認為漲學費不會提高教學品質的有66.6%。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許多大學出現收支不平衡的情形,有些甚至面臨經營危機。因而在凍漲大學學雜費6年後,教育部同意讓8所大學從這學期開始調漲學費,國立政治大學更在今年6月成為第一所調漲學費的公立大學,不過此舉也引起許多學生及家長的反彈。
針對台灣目前大學學費的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13日公布民調,有59.7%的民眾認為學費太高或偏高,35.2%認為適中,5.1%認為太低或偏低。其中有73%的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調漲學費,27%同意調漲;86%不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14%同意。而同意漲學費的民眾中,半數以上認為漲幅應在1%至2%之間。而問到漲學費以後,教學品質是否會提高,只有11.8%的民眾認為會提高,66.6%認為不會提高。
對此,醒吾科大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表示,台灣學費相較其他國家算是低的,但和民眾的認知卻有落差,這可能與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低有關。如果學校可以保證漲了2%學費後,學生畢業後起薪也能漲2%,那相信大家都可以接受調漲。另外他也指出,市場機制會自行調節學費,目前許多私校就是以獎學金等方式,變相降低學費來吸引學生就讀。
這份民調委託醒吾科大民調中心於9月22日至10月18日進行,以電話後4碼隨機抽樣電訪。受訪對象為20歲以上民眾,有效樣本1069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以內。【記者 林芳旭整理報導】
(25) 【新網】大學想調漲學雜費 近6成民眾認為大學學費太高 http://goo.gl/OCAEQA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4/11/13 下午 03:28:30
許多大學抱怨長期收支不平衡,希望能調漲學雜費,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日公布民調指出,有高達73%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86%不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日公布民調指出,有高達73%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86%不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歸鴻亭攝影)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表示,大學調整學費的問題,多年來一直被討論,但在漲學費背後的問題,才是真正需要被正視的。這份民調顯示,針對台灣目前大學學費,59.7%民眾認為太高或偏高,35.2%認為適中,5.1%認為太低或偏低。其中,73%民眾不同意公立大學漲學費,27%同意;私立大學漲學費,則有86%不同意,14%同意。同意漲學費的民眾,半數以上認為漲幅應在1%至2%。
另外,對於大學評鑑有4分之3民眾不清楚,而有近半民眾認為大學評鑑制度對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沒有幫助。在英語能力方面,有近6成的民眾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不好或很不好,對於改善方法,近3成民眾認為增加英語課程必修學分是最有效的方法,佔比為最高。
前青輔會主委、現任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系主任李允傑指出,現在的年輕人進入「悶世代」,因為薪水不漲、物價漲的悶經濟,引起年輕人對於生活只感到相當的「悶」。另一方面,少子化的問題,及多年學費的凍漲,也令許多國內大學的經營遇到了瓶頸。但其實,國內的公私立大學學費,相較於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是相當便宜,只是民眾不知道;若民眾知道美、日國家大學學費所佔GDP的比例,民調的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對於大學評鑑有4分之3民眾不清楚,近6成的民眾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不好或很不好。(歸鴻亭攝影)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張玉山認為,根據民調結果顯示,台灣人對於公共服務的存在著不信任,大學經營確實不易,在多年來都不漲價的情況下,真的是當家難為。
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則表示,公私立大學長期以來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國立大學總是資源、經費較多,但人民繳稅時,不會因為讀的是公私立學校而有分別。
對於大學評鑑有4分之3民眾不清楚,近6成的民眾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不好或很不好。(歸鴻亭攝影)
這項民調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於今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執行,以電話後4碼隨機抽樣電訪,電訪1,069位20歲以上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以內。
(26)調查:民眾認為大學生英語能力不好
(26)【台灣英語網】http://goo.gl/39f5Zk
(27)【聯合新聞網】http://goo.gl/9kpvBB
你覺得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好不好?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一項調查指出,有七成三的受訪者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不好或很不好」。
草根基金會表示,多項調查顯示,台灣的大學生英語能力比鄰近國家差,也不如高中生,建議增加英語課程必修學分、設定畢業生英語檢門檻等,來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能力。
草根基金會委託醒吾科大民調中心,採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1069位20歲以上民眾,呈現上述調查結果。
【2014/11/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8) 【華人今日網】高中生英語聽力 變差 http://goo.gl/iCK6rI
最新高中英聽測驗成績公布,A級考生比率較去年下降。圖為學生練習英聽題目。
7成認大學畢業生英語比高中生糟
(台北報導)一百零四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一次考試昨公布成績,因明年首度有大學科系採計英聽成績,此次逾十二萬七千人報考創新高;英聽成績由優至劣分A、B、C、F級,今年A、B級考生比率較去年下降,C、F級提高。昨另公布民調顯示,七成三民眾認為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比鄰國、甚至比高中生差。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說,明年大學個人申請有三十八校、一百四十一個科系採計英聽成績,繁星推薦、指考入學各有一百五十二個科系採計。她分析以前英聽自由報考,願報考者程度普遍較佳,明年首次有大學科系採計此成績,報考人數較多,成績接近高中生平均素質。
北部考生考較好
今年A、B、C、F級考生比率依序約一成七、四成三、三成六和百分之三,其中A級比去年減少二點五一個百分點;另統計北、中、南區A級考生比率依序約二成、一成六、一成四,東區僅近一成,離島僅約百分之五,洪冬桂說:「不否認城鄉差距存在。」英聽成績可上網查詢:goo.gl/bgRxAN,或語音查詢:(02)2364-3677,下次考試為明年二月三日。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認為,城鄉差距與教學方法和接觸時間有關,許多都市學生課餘補習,成績自然比偏鄉孩子好。金門高中校長蔡錦杉說,除請縣府補助建置英聽設備,也利用午休補救教學,下次英聽測驗前將模擬考,希望提升學生程度。
政大附中教務主任溫宥基說,因應大學部分科系要採計英聽成績,平均每周讓學生花一小時練英聽。此次報考的北一女陳姓學生只獲B級,坦言:「有點失落。」但她想讀的社會科學或商學科系大都不採計英聽,只是「考個感覺」,應不會再報考;另希望未來英聽測驗不分上、下午場,都考同份題目較公平。
「英語應列必修」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也公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的民調結果,近期電訪一千零六十九名二十歲以上民眾,約七成三認為現在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不只比鄰國差,甚至比高中生差;若要提升能力,應增加大學英語必修學分或設定畢業門檻。
讀原文書沒幫助
溫宥基認為,高中生面臨升學壓力,還是會研讀英語,大學生若就讀非英語相關科系,不會再接觸英語,即使用原文課本,但上課、考試、報告仍用中文,能力自然會減退。
-----------------------11月14日日實體報紙報導---------------------
得獎名單
獎項/作品名稱 |
機構/學校 |
作者 |
影片說明 |
金獎: |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
劉亦烜 |
|
銀獎: |
北京電視臺 |
陳默金、韓孟昕 |
有無飯店的少爺錢無限為了繼承父親當上家族餐廳的經理而來到店裡,一干店員紛紛阿諛奉承,錢無限無限得意之時卻被父親告知要與幫廚高商智競賽,獲勝之後方可就任。一向看不起小人物的錢無限欣然應允,卻在比賽中接連失利。重新認識自己之後,心灰意冷的錢無限準備離開飯店。此時,一位神秘人物踏入了有無飯店的大門,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在此飯店存亡之際,一無是處的錢無限成為了店裡所有人的救命稻草...... |
銅獎: |
南台科技大學 |
陳仕恩、藍苡禎 |
大學畢業回到故鄉竹山,曉潔躊躇著如何告知父親,自己即將與男友一郎赴日留學的決定。故鄉的產業型態面臨轉變,竹林面積漸被茶園取代,身為竹農的父親默默憂心。曉潔無心提及的建議,給父親帶來錯誤的期待,一廂情願地規畫著父女攜手努力,讓傳統竹業轉型的未來藍圖。 父女彼此對未來的期待錯身而過。父親難掩失望,但愛女之心融化向來的固執,父親將合夥的錢,拿來支持女兒的未來。 |
校園組非劇情片類最佳導演獎 |
中國傳媒大學 |
呂強 |
說的是法國巴黎鳳凰書店半個世紀的歷史,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促進中國文化的對外交流。 |
校園組非劇情片類最佳剪輯獎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陳安 |
tele- 英文字根,有著遙遠、結束與完整的意思。 電信人是一段關於承諾與追尋的旅程。劇中展現了一位女子,走過了廣大的精神世界,將她的愛人從無止盡的幻覺中帶回現實。 |
校園組非劇情片類最佳攝影獎 |
中國傳媒大學 |
呂強 |
說的作為道南傳播夏令營的成員,幾位來自大陸、香港不同大學的學生分別通過一種味道,描述自己對於臺灣的感覺 |
校園組劇情片類最佳美術設計獎 |
玄奘大學 |
鄧雯妃 |
振康每次回到家,面對的總是黑暗冰冷的屋子,所以振康開始厭惡獨自呆在家中的時間,寧願每天呆在外頭閒晃到深夜,也不願意回家面對那冰冷的孤獨。 振康的父母親忙於工作,為的是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物質上的享受等,卻因而疏忽了對振康的關懷。 由於振康不斷的晚歸,漸漸的也引起了父親的不滿,兩人也常因夜歸的事情起爭執,在一次爭執之後振康離家出走。 有些時候我們都往往認為我們所給予的就會是別人想要的,殊不知,真正需要的也許只是一聲問候、擁抱,甚或是傾聽。 |
校園組劇情片類最佳音效獎 |
世新大學 |
胡馥純、許淳萱 |
這家DVD出租店是男孩的奶奶留下來的,和多數街上林立的連鎖出租店不同,除了放DVD的地方外,店裡後面有兩排沙發、圓桌和播放機,客人直接在店裡看完電影再回家,雖然沒有似電影院的立體聲和大螢幕,但這卻是整間店裡男孩最喜歡、最親近的角落。 三年前男孩的奶奶去世,留下這間店和一張籐椅與爺爺相依為命,男孩放假總會回店裡幫爺爺的忙,他喜歡在假日窩在店裡的沙發上看一整天的電影;顧櫃台時,喜歡觀察每個進來店裡的客人,猜想他們會喜歡什麼樣的電影。 某個星期一晚上,正當男孩要關門時,女孩突然闖了進來。她戴著耳機,像是不在乎這間店是否要打烊一般,恣意地開始挑起片來,男孩馬上被女孩那雙深邃卻又灰暗的眼睛給吸引住。 到了星期五的清晨,男孩剛開店,念念不忘的那個女孩又再度闖了進來,不同的是,整個人的氣質完全不同!女孩她穿著碎花裙,手上還擦著粉紅色的指甲油,和他們第一次見面時的裝扮很不一樣,而她的眼神依舊深邃,但卻柔和許多。 此後,男孩發現女孩總是會在店要打烊及剛開店時進來挑片,一周兩次,沒有例外。雖然外表一模一樣,但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氛圍卻截然不同,女孩的反差個性,讓男孩感到強烈的好奇和懷疑……。 |
校園組劇情片類最佳剪輯獎 |
中央戲劇學院 |
韓帥、趙福臣 |
1999年夏天的尾巴,十三歲的晾影遇上與隔壁女人偷情的修車廠的小夥子螞蟻。在跟隨螞蟻瘋狂玩鬧的夏日裡,癱瘓在床的姥姥成了累贅,直到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姥姥尿了床的時候,晾影才發現姥姥那日漸萎縮的肌肉,和自己蓬勃生長著的身體是多麼的不一樣。夏天即將過去,晾影漸漸喜歡上了螞蟻, 在黃昏的海灘上,晾影希望他也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女人”看待,可螞蟻卻從不肯多看她一眼。晾影一氣之下用鑰匙將螞蟻和女人反鎖在家,致使螞蟻被女人的丈夫發現,無奈離開了小城。姥姥突然去世了,在太平間抱著她帶著余溫的脖子,晾影悲哀地發現死亡和長大一樣,不是一瞬間,而是一個過程。螞蟻曾對她說,有人預言1999年是世界末日,2000年根本就不會有,可晾影卻在跨年夜裡,等來了騰空而升的煙火。生命在世紀的更迭中此消彼長,好似已經結束,好似剛剛開始。 |
校園組劇情片類最佳動畫設計獎 |
義守大學 |
林婕雅、李柏霖 |
作品簡介 : 兩個貼心的孩子,為了在父親節這天給他一個驚喜,兩人偷偷的出門買蛋糕,一路上孩子們開心的聊著天,期待回家後看見父親驚訝的表情,但是不知情的家人們,誤以為孩子們走丟-了,父母著急的打電話聯絡,心急如焚,反映出家人與孩子們情緒的對比。 孩子們在路上遇到許多坡折,但還是努力守護著父親的禮物,回到家中,卻受到父親的責罵,但聽過女兒們的解釋後,著急的父親內心湧起一陣感動,而女兒們也看見了父親驚喜的笑容! |
校園組劇情片類最佳劇情獎 |
四川傳媒學院 |
董勤沛、王福民 |
|
校園組劇情片類最佳導演獎 |
世新大學 |
許淨涵、盧沛甫 |
林舜禹年幼時母親離開了,父親林家和從此崩潰。在一次衝突後父子之間的感情變得微妙。儘管生活在一起,卻像是陌生人。長大畢業後的舜宇積極生活、想離開這個沒有溫度的家,給父親和自己空間,卻發現父親罹患了早發性阿滋海默症。因此兩人必須面對爭執、經歷心疼以及等等細膩的心境變化,如此不幸的病症卻給了這對父子一個重新的開始的契機、珍惜這份最珍貴的關係……。 |
校園組劇情片類最佳攝影獎 |
中正大學 |
李柏儒、邱聖凱 |
就讀大學一年級的關怡心和幾位好友一同出遊,發現了一家老舊的戲院,沒想到關怡心和朋-友們在裡頭走散了,同時發現自己已迷失出去的方向,在找尋出口的過程中,關怡心碰到了-許多謎樣的人事物,她最後能走出這間戲院嗎? |
社會組劇情片類最佳美術設計獎 |
世新大學 |
葉基固、劉書敏 |
想念,是一種尋找的過程;在記憶中尋找爸媽的身影,與曾經在他們身旁的我。 女孩霏霏獨自一人,揹著小人偶的後背包,來到九份山城。 霏霏一看到漂亮的風景或有趣的人事物,就拿起手機與小人偶合照,並上傳雲端。她希望能藉此告訴爸媽,小時候看到的九份美景並沒有改變。 突然,小人偶不見了,霏霏也在山城中迷了路,原來少了爸媽,連九份的路都變得陌生了......。然而就在找尋的路上,霏霏看見了記憶中的美麗夕陽與記憶之外的驚豔日出......。 |
社會組劇情片類最佳音效獎 |
引力製作 導演、Free攝影師 |
張鴻賦、小西陽太 |
一個快遞在枯燥的工作中,依舊會盡力去完成送交包裹的任務。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個神祕的包裹,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送達。於是他前往遙遠的小鎮。過程中,他不停的問路、看路標、找門牌。到達小鎮後,他遇到一個神祕的女生,並且對她產生好感。雖然到達小鎮,但不確定包裹地址的他依舊辛苦的尋找。 經過一個又一個村裡,發生了大大小小的趣事,他漸漸的感受到這小鎮的台灣味與幸福感。而一次又一次的巧遇女生,讓兩人產生微妙的變化。他想知道女生的背景,想知道女生來這裡的目的。直到在包裹地址的村口兩人再次相遇,才得知女主角是為了悼念去世的爺爺而回到這裡。最後他雖然找到包裹的位址,卻還是沒有辦法完成任務,但他也從這個過程中,體會了很多之前所不知道的事情。 |
社會組劇情片類最佳剪輯獎 |
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
來到愛心育幼院的時候,小真才五歲,沒有父母、從小祖母由照顧,不喜歡和人接觸,甚至只是眼神的接觸她都受不了,院裡的生輔老師發現小真因為欠缺外界的刺激,以致於發展遲緩。於是生輔老師從旁陪伴、互動,用愛和耐心慢慢地打開小真的心防,就這樣隨著時間過去,小真不僅恢復對人有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在各方面的發展反應,也與同齡孩子無異。七歲那年,小真入學了,開啟生活中全新的一頁。 |
|
社會組劇情片類最佳動畫設計獎 |
韓江學院 講師 |
羅家聲 |
維是一個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他的物質生活豐富,衣食住行一樣也不缺,可是他並不快樂。他的常規生活十年如一日,乏味又無聊,他開始向自己提問:我的快樂都到哪去啦?因為一次的假期作業,維遇見了文文,一位拾荒者的女兒。這一次的際遇讓維改變了生活的態度與思維。有錢或許能使鬼推磨,可是卻買不到真正的快樂。 |
社會組劇情片類最佳劇情獎 |
麥幕唯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洪成昌 |
國小女學生林依婷上課經常不專心,容易因為各種無關乎上課的刺激而分心,而且常弄丟東西,上課時總是坐不住,不時的扭動身體、舞動手腳,也會隨便的離開座位,更誇張的是經常會去幹擾或冒犯同學,不喜歡排隊,任意插隊……。林依婷以上的現象都造成同學與班導王老師極大的困擾,林依婷總是屢勸不聽,王老師也多次邀請家長林爺爺到學校來商談,但都無法解決林依婷這些問題,而林依婷所造成的困擾同時也引起了同學家長們的反彈,紛紛要求林依婷轉班,以維護其他同學的受教權。 林爺爺心裡非常無奈,但又無計可施。王老師為了讓林依婷能好好地學習與成長,雖然她是眾人眼中的「麻煩製造者」,但是,王老師下定決心要用最大的愛與努力來幫助林依婷,要想辦法來找出她的潛能。 終於,就在王老師的用心付出之下,林依婷終於邁向了她不平凡的體操人生。 |
社會組劇情片類最佳導演獎 |
退休 |
洪安台 |
描述一位失憶、妄想症的老先生,到醫院回診完後,在公車站突然發病時,無助地度過一天的遭遇。 這時出現一個特別的人物,因此喚回一段深藏在老先生心中的記憶,以及曾經擁有卻再也觸摸不到的愛。 |
社會組劇情片類最佳攝影獎 |
台藝大 |
歐陽承哲、馮奕偉 |
蕙蕙及家軒即將結婚,但卻面臨蕙蕙失業的危機,考驗兩人對婚姻與金錢不同的價值觀,理性的家軒習慣對事情提前規劃,認為蕙蕙應該有長遠的打算,而感性浪漫的蕙蕙則是隨遇而安,總不把金錢當作優先考量,如此不同的兩人面對接踵而至的磨擦,眼看新婚甜蜜的兩人即將形同陌路,但愛總能包容一切,克服所有難題。 |
社會組非劇情片類最佳導演獎 |
東森購物電視購物部、臺北監獄教化科 |
董德華、曲善麒 |
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出品 - 微電影【5mm的溫度】 故事發想取自於身在監獄服刑的五名受刑人的縮影,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犯案動機,但是相同的是犯下錯誤所換來的刑期、一串數字,在獄中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想法,和麵對未來的態度。 服刑之中學習到如何面對自己的未來、家人、所有關心的人,透過監獄5mm厚的會客窗,真能感受最即刻的溫度,有歡笑、淚水、更多的支持與希望。 一串數字不只是一段故事,是高牆內最真實的出演,是高牆外最大聲的應援,要承諾做最好的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扇窗,去尋找、要感受那最暖的溫度。 |
社會組非劇情片類最佳剪輯獎 |
桃園消防 |
林楷晟、林加煒 |
重生這部影片的誕生,是因為我們從事了消防工作。每個工作都有他的辛苦和價值!每個人也都有他的熱情與理想!身為消防員,我們知道,面對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急救成功率不高仍是不爭的事實,而能夠成功走出院意識恢復良好更是難能可貴。 對於家屬,一位家庭的成員如果突然離去,勢必有些衝擊...而我們只有盡力而為的搶救生命,讓他們重拾家庭的溫馨!「重生」的理念很廣泛,是一種轉機的信念! 這部影片是患者重拾生命後的訪談,而片頭主要闡述各行各業都是拼湊社會的重要拼圖,希望每個人都能帶著自己的理想,發揮草根的力量為社會付出! |
社會組非劇情片類最佳攝影獎 |
曾秀玉 |
隨著現代化的都市發展,傳統市場面臨大型量販店、超市及便利商店的興起而略顯落沒,在步調快速的生活節奏中,傳統市場或許有點跟不上節拍,但它依然是婆婆媽媽生活必備的活動場所,除了是購買零售農漁生鮮產品、雜貨、百貨、飲食小吃等的交易場所,同時也是社區文化、情感、訊息的交流中心,它有著濃厚的鄉土人情,更帶給人有一種家鄉的味道。熟悉親切的生活場景,無論半夜或清晨 ,他們總是辛苦來回穿梭在自己的攤販,一方面提供最新鮮的食材給顧客,另一方面建立彼此的感情與信任。他們是一群樂天知命的市井小民,為自己的家與生活打拼的身影,呈現了台灣令人驕傲的基層小人物之生命力。 |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南台科技大學 |
陳姿羽、曾顗瑄 |
添富,14歲的國中生,與身有殘疾的父親明宏相依為命,父子過著貧困的生活。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台灣藝術大學 |
彭晴、吳誌桓 |
阿德是個平凡的上班族,每天過著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 有一天,他接到醫院通知父親住院,在病房裡,兩人各自無語。阿德小時候父母親就離了婚,父親對他來說是個陌生的存在,甚至不知道該和他說些什麼。嘗試談話卻話不投機,彼此只能繼續沈默。 阿德想要瞭解父親,可是不知道該從怎麼做起。 直到阿德走進父親那間狹小簡陋雜亂不堪,到處堆滿雜物的房子。 阿德閱讀父親的日記,透過文字,父親的身影逐漸清晰⋯⋯阿德是個平凡的上班族,每天過著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 有一天,他接到醫院通知父親住院,在病房裡,兩人各自無語。阿德小時候父母親就離了婚,父親對他來說是個陌生的存在,甚至不知道該和他說些什麼。嘗試談話卻話不投機,彼此只能繼續沈默。 阿德想要瞭解父親,可是不知道該從怎麼做起。 直到阿德走進父親那間狹小簡陋雜亂不堪,到處堆滿雜物的房子。阿德閱讀父親的日記,透過文字,父親的身影逐漸清晰⋯⋯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南台科技大學 |
林子雅 |
以反諷、寫實的手法讓社會大眾可以正視這些問題,藉由三段故事-﹝永恆﹞、﹝和諧﹞、﹝甜蜜﹞點出了過度溺愛、暴力、忽視、校園霸淩等等現象,每一段故事的標¬題反映的則是該故事所描繪的家庭中最缺乏的元素,劇情含蓋了職場、家庭、學校三個場域,試圖從這三個社會化的機構中,檢視現代人在成長歷程中所遭遇的壓力與挫折。同一扇公寓大門,開啟三段不同的家庭故事,透過本片讓你重新檢視「家」的意涵。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虎尾科技大學 |
許安立、連翊軒 |
當代社會中,人們真實的感受到世界變動的快速,因此使人在空間感和時間感上都產生了錯亂,人在時空背景的座標上漸漸消失,每一個人對於自己自身的存在價值與意義都產生混沌。在此現象中個人的身分與認同的問題,存在本質性的疑問,使得人們想尋求解答。在尋求解答的途徑上,僅以本片提供一種可能,即是它以一種反文化或是一種革命的形式,面對社會結構的本身再加以改革,而找尋失落的部落文化,正是我們專注的議題。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元智大學 |
蔡雅馨、鍾怡婷 |
廣播節目 主持人魏銘旭得到了升遷機會,野心勃的他將轉戰電視政論廣播節目 主持人魏銘旭得到了升遷機會,野心勃的他將轉戰電視政論廣播節目 主持人魏銘旭得到了升遷機會,野心勃的他將轉戰電視政論主持人,但在夫妻兩理念不合的情況下老婆芳婷帶著孩子魏宇傑離開了他。 主持人,但在夫妻兩理念不合的情況下老婆芳婷帶著孩子魏宇傑離開了他。 主持人,但在夫妻兩理念不合的情況下老婆芳婷帶著孩子魏宇傑離開了他。 主持人,但在夫妻兩理念不合的情況下老婆芳婷帶著孩子魏宇傑離開了他。 主持人,但在夫妻兩理念不合的情況下老婆芳婷帶著孩子魏宇傑離開了他。 分開後,獨自在電視界打拼的魏銘旭贏得了許多成就卻失去能與人享喜 分開後,獨自在電視界打拼的魏銘旭贏得了許多成就卻失去能與人享喜分開後,獨自在電視界打拼的魏銘旭贏得了許多成就卻失去能與人享喜 分開後,獨自在電視界打拼的魏銘旭贏得了許多成就卻失去能與人享喜 分開後,獨自在電視界打拼的魏銘旭贏得了許多成就卻失去能與人享喜 悅,面對空蕩的房間這次他決定改變自己……。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世新大學 |
王奕翔 |
北高與三民,併校了。 原本只屬於北高的,硬生生地被三民闖入;而原本只屬於三民的,也因現實被北高無情地霸佔,但即便如此,誰都沒有擁有誰,北高與三民各自保護各自的歸屬與尊嚴,不情願就是不情願、不認同還是不認同,最多,就是共用同一個校園。 三民學生在北高的校園生活,看似強大了三民情誼,強大這份無可介入的羈絆。但仔細探究羈絆的紋理與內在,各自的青春已經開始恣意攀爬…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北京電影學院 |
沙漠、東升子源 |
出獄後的青皮有一個心願,見見自己當年的戀人南方。青皮偶遇問題少女小飛,兩人決定一起上路。這一路上他們經歷了種種問題,漸漸對彼此產生依賴。終於找到了南方,小飛在青皮的身上看到了她所嚮往的愛情,但這愛情卻不屬於她。現在的南方有家有業,青皮也覺悟他再也得不到他想要的愛。兩個人來到海邊,點燃屬於他們的生命煙花。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北京電影學院 |
趙越 |
通過進入而立之年逆襲成高富帥的男主角李鉑鑫面對世俗誘惑的時候,追憶了校園時期自己的那段塵封的青澀愛情,經過初遇的美好,甜蜜的初戀,誤解和不信任穿插其中,男女主角六年後街角的相遇,是否會讓愛回首,彼此最終的情感走向十分牽動人心。這也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的愛情是最純真美好的,同時也是最脆弱最不穩定的。拍這個電影就是想和時下的80後們討論一下,當愛情碰見麵包,信任還剩下多少?也想緬懷紀念自己逝去的那段青春歲月。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中央戲劇學院 |
白冰、景琛、董天 |
小學四年級的男孩兒輝輝,因為笨而不能加入同班小夥伴的隊伍,他認識了一個隔壁班的女孩兒雪雪,和她成為了朋友,可雪雪卻告訴他自己要變成美人魚離開這個地方了,但卻不知道這個小鎮上有沒有河流。輝輝一邊幫雪雪找河,一邊想辦法挽留雪雪,可最終輝輝發現身邊除了雪雪之外其他人都是如此的虛偽,讓他討厭,最終他決定要和雪雪一起離開這個小鎮了。 |
校園組劇情片佳作 |
上海大學 |
金劍、金璐 |
兒子對山地速降喜愛,但父親不喜歡兒子玩兒這些東西。山地速降大賽要開始了,兒子花父親給他補習的錢買了山地車,為了參加比賽。事情被父親發現,兩人大吵一架,父親打了兒子,兒子離家出走。父親被兒子的話觸動,忽然想起自己也曾有過理想,兒子過了很久都不回來,兒子發生意外在醫院,父親去醫院,兒子不理父親。父親才知道兒子要參加比賽,才知道兒子這麼執迷這項運動。帶著對兒子的愛,去理解兒子的動機,和自己的夢,決定自己嘗試去山地速降,參加比賽。父親戰勝自己的恐懼,克服身體上的難關,拉下面子,抵抗外人的嘲笑。父親也理解這項運動為什麼對兒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比賽日到了,父親去報名參賽,比賽過程,父親落後于所有人,不停的摔跤,但還是堅持,兒子在醫院電視裡看到父親。多日之後兩人坐在一個飯桌上,看著速降視頻,家裡貼滿海報,門口有兩輛山地車。 |
校園組非劇情片佳作 |
開南大學 |
林育德、劉薏瑄 |
威政,一個從小不講話不看人的自閉兒,在來到愛鄰舍協會之後,不只變得開朗有自信,還跨越了與人互動的障礙。不只如此,他竟接受了輔導老師的挑戰,成為生命陪伴員,和弱勢兒童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帶領他們建立生活習慣。過程中雖有歡笑有淚水,但威政真的能克服先天及環境上的困難,帶領這群孩子們實現約定嗎? |
校園組非劇情片佳作 |
台灣藝術大學 |
楊千潁、吳銘崧 |
◎內容介紹 : 臺北西區老萬華是一個擁有豐富文物歷史的地區,也是筆者從小到大成長的地方。藉此,對於故鄉擁有了另一種特殊情懷。 針對目前西區的興盛時期到衰退;以及面臨現在的「都市更新案」 誕生了這部 : 尋找失落記憶之旅 - 西處霸王 - 艋舺。 ( 片名解說 : 西處-西區、西處霸王-表示過去的繁榮到蕭條 ) ◎本片以三個方向軸詮釋西區的容貌建築外觀、人文風貌、歷史與文物。 1. 建築外觀 : 萬華剝皮寮歷史老街、西門町紅樓電影戲院、…等。 2. 人文風貌 : 宗教為主題有,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艋舺青山 宮靈安尊王介紹神明的繞境;進而瞭解宗教對西區文化的影響性。 3.歷史文物 : 則以青山宮的「火燒事件」來介紹宮內建築上的藝術品。 ◎拍攝角度與手法 : 筆者化身為一位回顧與思念故鄉的主人翁,透過「 第一人稱 」的角度來拍攝本片。 最後,冀望透過這樣的過程讓西區的許多「 百年記憶 」不會因為隨著時光流逝而被人逐漸遺忘;是本創作作者的最終目標。 |
校園組非劇情片佳作 |
長榮大學 |
李品葳、黃敏瑜 |
本作品為非劇情類。 在最初之時,我們互生共用,直到築起城市、城牆。樹,生如此,死亦如此,交錯成了屋樑,泥水中卻是沙。我們好比狂歡的人們,為了興建鼓掌,卻是他的悲歌,當跨過了共生之時,最有權力的是能收走的那雙手。我們,只是被選擇。 |
校園組非劇情片佳作 |
廣州美術學院 |
楊宇駿、劉曉星 |
作品簡介 作品拍攝於四川省汶川縣蘿蔔寨村,歷時11天,以當地的民族歌舞為切入點,記錄地村民對文化傳承的態度。 導演闡述自古物以稀為貴,城裡人過多了現代化的生活總希望有個地方保持著它古老的風貌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偶爾去度一度假。可落後地區的人們卻無不嚮往著簡單、方便、快捷的生活,但同時他們又清楚知道現在的自己對城裡人的價值。變或不變,又或者怎麼變,變什麼,讓我們來看看這種矛盾。 |
校園組非劇情片佳作 |
香港演藝學院 |
邱天舟 |
「黃昏已過,子夜將至。」在城市中那些漆黑的角落,居住著一群另類的生物,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是一個三段式的故事,包括《晚宴》、《圓月》和《契約》,它們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晚宴》講述學校中發生了離奇殺人案,受害者的血被吸光。而在一個週末,這所學校的女學生葉夕邀請兩位朋友到家中作客,三人各自心懷鬼胎,他們之中究竟誰是人類?誰是怪物?《圓月》講得是一場異樣的戀愛。楓是一名怪物獵人,在城市中追殺各種鬼怪,可他卻觸犯了禁條,愛上了一個怪物;《契約》是這一系列故事的起因。怪物獵人楓和惡魔訂下了契約,因此他有了能發現隱藏起來的怪物的能力,可是這份契約卻因為另一個人的介入而被迫中止,楓和惡魔的衝突逐步激化,兩人勢必會有一場惡鬥。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True Legend Pictures /Production |
劉東林 |
片中妹妹無微不至地照料著,因病重而長日躺在床上的奶奶。 反觀同住屋簷下的哥哥,始終保持著冷漠。對此,妹妹甚感不忿。 某深夜,當妹妹看見了夜裏一幕時,方察覺到那份深藏在哥哥心底的,關愛與羈絆。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朝陽科技大學 |
朱俊仰、李政鋒 |
阿正童年的每個暑假都是在鄉下的阿公家跟阿公一起度過的,因此跟阿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長大後,忙碌的工作及眾多的事情讓阿正慢慢失去了對阿公的關心,但阿公還是會常常的想念阿正,因此,年邁力衰的阿公決定從鄉下到都市來看看阿正... 你有多久沒有問候家中親愛的長輩了?隨著年華逝去,曾經陪伴我們長大的長輩們漸漸的衰弱老去,然而我們總是以忙碌做藉口而疏於關心他們,但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是那些屬於他們跟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才造就了我們最難忘的回憶。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引力製作 導演 |
張鴻賦 |
阿發同時認識了莎莉和祖兒兩個個性迥異的女子,也跟兩人同時交往,他原本掩飾的很好,卻因為一個不注意,同時約了兩位女友共進晚餐,阿發急中生智,四兩撥千斤的避開了一次又一次的逼問,直到最後得意的要離開時,卻還是紙包不住火。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every-studio工作室 |
吳品君 |
女人 是否為了家庭 為了孩子 就曾放棄自己的夢想? 為了拍攝這支影片,我們兩個人當四五個人用,兼具導演、攝影、燈光、收音、場記...等等的身分,還好我們拍攝的是非營利組織,大家都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配合著我們,例如我只說了一句臨演不夠,就去路上找路人拜託他們來充當演員,也因為大家這樣的配合,讓我和頌文兩人只花了三天的時間就拍攝完成, 雖然為了這影片我每天都睡不到5小時不眠不休的工作,但包含後製剪輯我們只花了五天就完成了這支影片. 好玩的是拍攝前我們沒有見過任何演員,所以跟演員也就沒有任何的溝通,都是拍攝當天才第一次跟要當演員的志工見面,因為所有的演員都是志工,沒受過專業的訓練不說,有拍過小孩子的就知道了,拍照有時候就已經不容易~更何況要讓3-4歲的小孩說出一句口白、做出一個動作,耗上半小時一小時的時間都是家常便飯,還好我跟黃頌文平時早就習慣小孩的疲勞轟炸,而且劇中志工的小朋友教養都非常的好,等到他們正確說出口白或者動作的那一瞬間,當下大家都是一陣驚喜我們看過很多人 有了家庭小孩之後 不得已的放棄自己的夢想和理想故事中的小海是女人 是妻子 也是一位母親他為了堅持自己的夢想 兼顧生活與家庭進而在社會上發光發熱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文化大學 |
蕭宇妍、葛玉環 |
劇情描述一對老夫妻相知相惜且不離不棄的愛情。 老爺爺年輕時遷移來到台灣結識了老奶奶,兩人結為連理就此展開相伴的一生。 老奶奶有個習慣總是會將點心分一半給老爺爺,就像彼此分享著生命中一切的酸甜,這一人一半的舉動變成了夫妻倆共同的約定。老奶奶晚年時得了阿滋海默症,記憶力逐漸消逝,也慢慢地遺忘了與老爺爺那一半的約定。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海南星河創想電影有限公司 |
餘慶 |
周燦的爺爺是一個以畫遺像為生的匠人,受其影響,周燦也進入藝校學習油畫。然而,她漸漸發現爺爺所畫的肖像其實與藝術相去甚遠,兩人之間也產生了巨大的隔閡,很少交流。暑期,父母矛盾激化後相繼離家外出工作,只留下周燦與爺爺二人在家。家裏的種種事情的惡化讓爺爺心情極差,一日,他在工作時突然暈倒,所幸並無大礙。爺爺摔傷了畫畫的右手,無法繼續工作,這讓兩人終於有機會坐下來相互傾談。周燦漸漸知道爺爺其實一直以自己為傲,她也慢慢對爺爺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祖孫二人走上了為老人們繪製肖像的旅程……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北京電影學院 |
文牧野 |
主人公阿迪力是一個在北京維族餐廳做服務員的年輕人。他在背上弄了一塊紋身,寫著英文單詞“BATTLE”,但是這個做法褻瀆了伊斯蘭教義,被從新疆來看望自己的父親發現,兩人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父親認為阿迪力會下地獄,全家人因此都會下地獄。 與父親爭吵過後,阿迪力獨自在深夜漫步街頭,在地下通道坐著的時候,因為自己敏感的維族身份,被兩個員警質詢。員警要把阿迪力帶到車上核對身份遭到阿迪力拒絕,於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的肢體衝突,阿迪力被制服在地。 片尾,阿迪力洗去了背上的紋身,讓坐在火車上即將回家的父親看到,這個情節點讓整部影片得到揚升,我們看到了一個辛苦的人在宗教信仰裡尋找到了支撐他走下去的力量,他最後選擇回歸到傳統和家庭的庇蔭下,這樣至少心裡是安穩的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北京大觀映畫影視文化傳媒公司 |
何瑞博,陳從 |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譚嘉琪、梁可瑩 |
||
社會組劇情片佳作 |
華錄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鐘祖瑤、黃河 |
《蝸牛》講述的是兒時的三個小夥伴,張樹、小不點兒、眼鏡,常常在一起玩耍。張樹作為孩子頭兒,爬上樹抓蝸牛。張樹對小不點兒頗為照顧,兩人情誼深厚,張樹將自己抓的蝸牛送給了小不點兒。夏天結束後,張樹便跟隨母親回到城裡。起初還有消息,之後便斷了音訊。20年後,已經長成壯大漢的小不點兒進城談生意,偶遇了兒時的玩伴張樹。此時張樹已經變了模樣,喝醉的他絮絮叨叨地講出了自己多年在外的經歷,炒房、投資失敗、離婚、破產……他唯一的驕傲,就是當年在農村裡是孩子中最優秀最有擔當的一個。小不點兒明白,張樹已經不是曾經的張樹了,他默默離開。然而,張樹卻持刀搶劫了小不點兒…… |
社會組非劇情片佳作 |
引力製作 導演 |
張鴻賦、小西陽太 |
作品取名由「悅自心中來」而轉化衍生,描述在新莊地區的廟宇『地藏庵』,四年前成立了國樂團,招生新莊地區的社會人士,聘請科班出生的國樂人才開班教學。只要有心,自備樂器,皆可免費參與相關課程。並且在多年的努力之後,國樂團已經從原本5~6人的規模,增加至40人左右。除了廟宇本身慶典祭祀時的表演,也已經有不少其他新北市政府機關邀約的小規模演出國樂團團員的平均年齡約40幾歲,平常都也自己的家庭或工作要照顧忙碌,也有不少是事業有成退休的長者,甚至有過去在街上打鬧不務正業的人。是什麼原因,可以讓這群長者不間斷的持續學習音樂,除了一個星期短短的幾堂課外,平時也都持之以恆的練習;是什麼原因,這群長者以『老師』稱呼幾個三十出頭的國樂青年。是對於廟的敬畏﹖對於人群的渴望﹖對於音樂的執著﹖還是對於追求夢想的期盼﹖本紀錄片從廟宇和國樂團的歷史出發,藉由上課的情形,老師們的陳述,以及練習和演出的過程等等,漸漸帶出幾位國樂團核心人物,他們的對於生活,對於音樂,對於夢想等其實也不曾仔細思考過的事物,雖然自然而又理所當然的一切,對他們來說,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持續著﹖ |
社會組非劇情片佳作 |
李逢儒 |
鄂王社區位於宜蘭縣宜蘭城西門一帶,多年來積極推動各項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努力保存與發揚傳統工藝,更鼓勵匠師傳承並參與公共事務,凝聚居民情感,恢復社區共同記憶。 透過主角的帶領,讓觀眾瞭解鄂王社區多年來的努力,也希望,大家能來鄂王社區走一趟,一起尋寶… |
|
社會組非劇情片佳作 |
社團法人桃園縣愛鄰舍協會 |
小恬、小欣和小凱三姐弟父母離婚,母再嫁,父親負債在豆腐工廠以工抵債領取微薄薪資,因而無力照顧三姐弟,後來只好送到阿公阿嬤家住。阿公阿嬤家裡孩子多也疏於照顧,三個孩子從小不常洗澡,也沒有自己的牙刷,牙齒都是黑黑的,時常散發難聞的氣味,導致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們一起玩...甚至在家遭受同住長輩的不當管教。後來透過家扶中心轉介到桃園縣愛鄰舍協會,由本會隊長林碧華老師的志工隊來照顧,三個孩子的狀況因此漸漸改善,而這只是桃園縣愛鄰舍協會志工團隊許許多多生命陪伴員中的其中一個故事… |
|
社會組非劇情片佳作 |
自由擊打擊樂教師 |
朱純瑩、徐睿君 |
《在地底》這個作品,我將故事中的主人翁,「阿克塞」的冒險,替換成,在家鄉等待未婚夫安全回來的「葛拉蓓」。因為我想用這個進入地心的故事,思考一件事情,一位看似柔弱的女子願意為了「在乎」愛的人,犧牲多少?如同進入地心,不是到更遠的地方,而是往自¬己的內心最深的地方一探。 那個犧牲也許不能單用生命來思考,而是因為她「在乎」所以她進而更勇敢。那是一個生活上的動力。如果你願意多在乎一點身邊的人事物,不要再低頭看那虛擬的世界,而是多關心不曾離開你的人, 這世界會省去製造過多的物質,也會少了更多摩擦。也許會更有時間感受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她的溫度,她的生命。 就像《地心旅遊記》這本書作者故事中的一段話。「世界上每一種野心都該有個限度」可笑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一段話,卻也貼切我們。------梁允睿 |
社會組非劇情片佳作 |
海南星河創想電影有限公司 |
餘慶 |
在酒店廚房工作的女職工張萍家境貧寒,所以常從酒店帶一些剩飯菜回家,但一日她的包裏被查出了夾帶烤鴨的情況,這讓她選入崩潰,經理甚至因此要將她開除。委屈的張萍不甘受辱和丟工作,誓要查出真相,而她的深入調查卻讓自己看到更多人不完滿的生活狀況——獨立支撐家庭,照顧老小的善良職工老餘、為爭取酒店繼續營業保證員工能夠繼續工作的經理王先生、為了母親的尊嚴而不惜對人大打出手的兒子張昊……所有人都在不完滿的世界裏繼續生活著。 |
社會組劇情片 最佳人氣獎 |
文化大學、淡江大學 |
蕭宇妍、葛玉環 王世銘、林子豪 蔡承傑 |
老爺爺年輕時遷移來到台灣結識了老奶奶,兩人結為連理就此展開相伴的一生。老奶奶有個習慣總是會將點心分一半給老爺爺,就像彼此分享著生命中一切的酸甜,這一人一半的舉動變成了夫妻倆共同的約定。老奶奶晚年時得了阿滋海默症,記憶力逐漸消逝,也慢慢地遺忘了與老爺爺那一半的約定。 |
社會組非劇情片 最佳人氣獎 |
台灣民俗音樂合奏團 |
劉育嘉 |
意思就是舞動世界,這是累積七年下來的紀錄,動員了世界的許多舞者及樂者和場景, 1首先以不同語言先向大家問候 歡迎來台灣 2主題曲:台灣列車(片頭) 想想看日常生活中感覺有連接的工具有甚麼,挖!火車.捷運.高鐵其實每個人在這社會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列車就像一個接力棒,裝滿了台灣的人情味.台灣的美食.台灣的科技.台灣的文化,台灣的各行各業。 一車一車, 一代一代的傳承, 我們要珍惜這美麗的寶島,台灣有超讚的人情味及美味的小吃便利商店。 3台灣民俗音樂合奏團參與國際藝術節之花絮在國外可以更看出國家的定位, 相信看到每個國家國旗都可以冉冉升起時,若您沒有國旗或不能拿國旗,這將情何以堪,?政治是玩弄人的心,藝術文化卻是人心最好的潤滑劑,我們透過從鈴(扯鈴)開始,樂動人心,舞動世界,讓這美麗的寶島台灣,綻放出更多繽紛的色彩。 4演出之迴響 讓台灣成為地球村中的貴賓,打破弱國無外交的孤兒.因為我們的藝術,讓事情更真,讓社-會更善,讓世界更美.(就像影片中的智利團長,要讓他們國家認識台灣這麼美的音樂.舞蹈及扯鈴引頸期盼世界認識台灣. 瞭解台灣.. 更愛台灣. 5主題曲:台灣列車(片尾) 我們很平凡,但是我們很努力,我們要有發揮大我的精神,台灣經過了許多的災害,我們深具草根的韌性,不會因天災、 風災、 地震,卻無法擊敗我們的心. 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在這台灣,我們有甚麼理由不為這片土地努力呢? |
校園組劇情片 最佳人氣獎 |
景文高中 |
遊博丞、黃和謙 鄒維書、洪禎璟 朱啟豪、黃邦育 廖振呈、張書綺 劉伯威、丁皓戔 |
一股力量、一個支持,因為有你。在校園中隱存的現實及不公平,弱勢族群不斷被霸淩、嘲笑,因而失去信心,唯獨找到他們的興趣,奠定在心中的肯定,才能一步步的進入他們單純的世界,「陪伴」使人建立信心,在黑暗中因為有你使我重新看見光芒。 |
校園組非劇情片 最佳人氣獎 |
開南大學 |
林育德、劉薏瑄 |
威政,一個從小不講話不看人的自閉兒,在來到愛鄰舍協會之後,不只變得開朗有自信,還跨越了與人互動的障礙。不只如此,他竟接受了輔導老師的挑戰,成為生命陪伴員,和弱勢兒童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帶領他們建立生活習慣。過程中雖有歡笑有淚水,但威政真的能克服先天及環境上的困難,帶領這群孩子們實現約定嗎? |
民調發表會新聞稿
回顧2014、展望2015
新的一年已到來,回顧2014年,從草根民眾的觀點來看,發生哪些重大事件最有正面及負面感受呢?去年發生了幾起重大事件,北捷發生有史以來第一遭的殺人事件,鄭捷於捷運板南線上隨機瘋狂砍人,造成多人死傷的慘案;頂新集團使用飼料油混充食用油而引爆的食安問題,後來甚至引發全民滅頂行動;公共安全事件共有二起,高雄爆發因李長榮化工管線破損丙烯外洩造成嚴重的氣爆事件,及復興航空於颱風期間飛往澎湖馬公造成的空難,均造成嚴重的傷亡;另外還有長期以來的高房價問題,讓民眾大嘆買不起等等。
展望2015年,民眾最期待政府能做什麼?對於去年的九合一大選,民眾的觀感如何呢?由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調查一般民眾對於回顧2014年事件、展望2015年的看法。本項調查採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1,354位20歲以上之民眾,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一、 2014年台灣最有正面感受的重大事件前三名依序為:年假彈性放假的啟動來台觀光客倍增。
二、2015年最期待政府施政作為的前三名依序為:造就更多就業機會強化食安,使人民吃得安心促使企業加薪。
三、34.56%的受訪民眾認為今年九合一選舉的選風,以及選民的民主素養相較以前有進步,48.89%的受訪民眾則認為與
以前一樣,僅16.54%認為較以前退步。
四、投票權方面,32.79%的受訪民眾贊成把投票權降為18歲,不贊成(維持投票權為20歲)的比例則為48.60%。
年齡層愈高者,「贊成」將投票年齡下降的比率愈高;
年齡層愈低者,「不贊成」將投票年齡下降的比例愈高。
由本項民調結果顯示,與民眾切身相關的生活問題,不管是正面或負面,民眾最有感。其中,讓民眾感覺最負面的事件,都是關乎「安全」的問題。過去一向被視為安全、舒適的捷運乘車環境,竟然爆發車箱內隨機砍人事件,不僅引起民眾的恐慌,也引起大家對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關心,這是「行」的安全問題。第二名的食安問題,也凸顯過去長期被忽略的食物原料來源之安檢問題,連政府認證通過的食品GMP都出問題,還有什麼可以讓民眾可以信賴的?這是「食」的安全問題。第三名的高雄氣爆案,是公共安全問題。
另一方面,由2014年中,民眾最有感的正面事件看來,同樣是切身問題拔得頭籌。彈性放假是小確幸的第一名,其他則是可以帶來生活便利的4G啟動,及代表經濟良好的觀光客倍增。民眾在乎的是,有良好的經濟做後盾,並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
展望2015,期待政府的施政能參考本次民調結果,「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以民眾最期待政府做的三件事為施政之優先項目:(1)造就更多就業機會 (2)強化食安,使人民吃得安心 (3)促使企業加薪。
對於是否將投票年齡從20歲降低到18歲?本次民調的結果,將可做為行政與立法部門未來在研議此議題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草根完整調查報告:20150121_調查報告_回顧2014、展望2015
回顧2014、展望2015相關報導
電子媒體報導
01. YAHOO新聞:
【回顧2014新聞 安全、民生最有感】:http://goo.gl/FCZNw8
02. 中時電子報:
【2014正面感受事件 彈放、4G、陸客增】:http://goo.gl/yMW8Rx
03. 中國新聞網:
【赴台观光客倍增入选台湾2014最有正面感受事件】:http://goo.gl/nVAy4g
04. 搜狐新聞:
【赴台观光客倍增入选台湾2014最有正面感受事件】:http://goo.gl/RzpZjb
05. 人民网
【赴台观光客倍增入选台湾2014最有正面感受事件】:http://goo.gl/i46060
06. 凤凰网资讯:
【赴台观光客倍增入选台湾2014最有正面感受事件】:http://goo.gl/YhDMNX
07. 新網新聞網:
【回顧2014展望2015 民眾盼安全與幸福受保障】:http://goo.gl/MQhSdc
08. 蘋果即時:
【2015年最期待 「更多就業機會」】:http://goo.gl/tBvUEa
09. 新浪新聞:
【就業食安加薪 民眾最有感】:http://goo.gl/8VICUW
10. 台灣醒報:
【歎2015政府失能 學者憂土地炒作】:http://goo.gl/XVrmqw
11.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民眾盼增加就業強化食安促使企業加薪】:http://goo.gl/W3nbxO
12. 大紀元:
【民调:就业食安加薪民众最有感】:http://goo.gl/6ACzNx
13. 聯合財經網
【民調:就業食安加薪民眾最有感 】:http://goo.gl/0ZMXTI
14. 蘋果日報:
【2015年最期待「更多就業機會」】:http://goo.gl/ciKbrR
15. 中央日報:
【新民調:就業食安加薪民眾最有感 】:http://goo.gl/ka0Iq0
16.蕃薯藤新聞:
【最期待政府做什麼? 民眾盼就業、食安、加薪】:http://goo.gl/vyRKwG
17. 中央社:
【民調:就業食安加薪民眾最有感】:http://goo.gl/yqdBpf
18. YAHOO理財:
【就業食安加薪 民眾最有感】:http://goo.gl/AHV2RY
19. 聯合新聞網:
【民調:就業食安加薪民眾最有感】:http://goo.gl/KRwn8U
20. PCHOME新聞:
【【民調發表】回顧2014、展望2015 新聞稿】:http://goo.gl/z7lbFC
21. MSN財經:
【民調:就業食安加薪民眾最有感】:http://goo.gl/sZYD0c
22. 台灣醒報:
【回顧2014新聞 安全、民生最有感】:http://goo.gl/qQeXle
23. 工商時報:
【就業加薪安心吃 民眾今年最期待】:http://goo.gl/qaO9jA
24.台北市教育e週報:
【民眾盼增加就業強化食安促使企業加薪】:http://goo.gl/eZAL0U
25. 東方報業集團-東網
【草根基金會民調 多數反對投票年齡降至18歲】:http://goo.gl/d9jx4B
26. YAM天空新聞:
【民調︰大家最期待政府拚經濟】:http://goo.gl/FYberb
27. 台灣新浪新聞:
【就業食安加薪 民眾最有感】:http://goo.gl/pL3q5h
28. 中央廣播電台:
【最期待政府做什麼? 民眾盼就業、食安、加薪】:http://goo.gl/JLuN5p
影音新聞
01. 東方報業集團-東網
【草根基金會民調 多數反對投票年齡降至18歲】:http://goo.gl/d9jx4B
02.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民眾盼增加就業強化食安促使企業加薪】:http://goo.gl/W3nbxO
兒少上網難控管 15.4%曾遇詐騙或糾紛
網路科技的發達,與行動裝置的普及,讓使用者的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有愈來愈多的兒童擁有自己專屬的智慧型手機。然而,兒童的網路使用安全嗎?網路世界無遠弗屆、資訊良莠不齊,兒童在未經篩選過的資訊洪流中遊走,若不留意,其身心恐將受極大的影響。
現在台灣的兒童網路使用情形如何?家長的關心程度如何?由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本項調查共訪問1,033位20歲以上一般民眾家中有6至18歲的兒童及少年者的上網情形,及家長的關心程度。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一、多數家庭兒少的上網時間恐已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60.7%的兒童及少年持有可上網的智慧型手機,高中生持有比例高達90.1%。
* 兒童及少年最常上網的地點依序為:家中>學校>手機上網>同學家>網咖。
* 家中兒童及少年上網原因依序如下:娛樂消遣>學業上需要>同學間互動>搜尋知識性資訊。
* 33.5%的家中沒有規範兒童及少年每日平均上網時間。
* 國小生之家長平均規範國小生上網時間為1.3小時;國中生之家長平均規範國中生上網時間為1.5小時; 高中生之家長平均規範高中生上網時間為1.9小時。
二、全國七成以上的兒少家長, 普遍憂慮兒少的網路安全
* 71.6%家長,會擔心家中兒童及少年到限制級網站瀏覽。
* 67.9%家長,會擔心兒童及少年沉迷網路世界,國小生家長擔心比例達76.2%。
* 66.4%的家中,並沒有裝設網路守門員,無法防止兒童及少年上不良網站。
* 49.4%的家長,沒有陪同家中兒童及少年上網。
* 43.9%家長認為,兒童及少年上網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其同儕關係。
* 35.6%的家長,不會過濾家中兒童及少年玩線上遊戲的種類。
三、七個兒少就有一個,曾因上網而碰到網路上的糾紛或詐騙。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做以下建議:
一、研議《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43條及#91條如何有效執行
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3條,規範兒少不得觀看、閱覽、收聽或使用有害其身心健康之暴力、血腥、色情、猥褻、賭博之出版品、圖畫、錄影節目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內容或其他物品。也不得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父母應禁止兒少有前項之行為。而有立委提合理時間為半小時;以及該法第91條,若父母違反規定,情節嚴重者,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由本項調查結果顯示,有33.5%的家長沒有規範兒少上網時間,而任由其上網, 至於有規範孩子上網時間者, 規範上網1至2小時,占比為最多,其平均規範時間:國小生為1.3小時、國中生為1.5小時、高中生為1.9小時;僅有13%的家長規範孩子上網時間為0.5小時以內。由此可見,兒少實際上網時間一定超過規範時間;若依現行法令,多數家長都已觸法,現行法令在執行上確有窒礙難行之處。因此,我們強烈建議政府應審慎研議如何有效執行該法#43條及#91條。
二、ISP業者應提供免費的守門員機制,給家中有兒童及少年的用戶。
大部份的家長都會擔心兒少沉迷於網路,但卻多數不知道其上網內容,是否涉及色情及暴力;值得注意的是,66.4%的受訪者家中沒有裝設網路守門員,以防止孩童上不良網站。因此,我們建議ISP業者應提供免費的守門員機制,給家中有兒童及少年的用戶。
三、呼籲家長、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來重視兒少網路安全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的兒童及少年皆持有可上網的智慧型手機,上網的首要原因為娛樂消遣,且超過6成的家中並沒有裝設網路守門員,無法防止兒童及少年上不良網站,導致高達67.9%家長會擔心兒童及少年沉迷網路世界,71.6%家長會擔心家中兒童及少年到限制級網站瀏覽。調查發現, 七個兒少就有一個,曾因上網而碰到網路上的糾紛或詐騙。
另一方面,由於兒童少年持有手機已經非常普遍,而經常滑手機的結果,容易分心不利上課學習;因此,為了提升專注力,許多學校(尤其是國中小)在上課時間,將學生的手機收起來,如此確有正面積極的效果,值得鼓勵,我們也建議其他學校可以仿效辦理。此外,兒少使用網路與同儕互動情形也相當普遍,但網路霸凌的情況仍時有所聞,因此,呼籲家長多關心家中的兒童少年,除了限制上網的內容外,更應多關懷其網路交友、及人際互動的情況,才能避免網路霸凌的發生。總結來說,網路安全問題影響兒少身心健康甚鉅,需要家長、學校、及社會三方面共同重視與關心。
草根完整調查報告:20150331_調查報告_兒童及少年網路安全
---------------04月1-3日網路媒體報導-----------------
---------------04月1-3日影音媒體報導-----------------
1. 原視:http://goo.gl/8EWtDb
2.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https://youtu.be/w-6V75seLQc
---------------04月1-3日平面媒體報導-----------------
2015年04月02日 聯合報 版面:AA教育
2015年04月01日聯合晚 報版面: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