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才藝學習知多少?
超過七成的家中子女有學科或術科的補習
所花時間每週5.1小時、所花費用每月5,500元
由於台灣家庭的多數家長皆忙於工作,無法充份指導孩子學習,許多父母藉由才藝班或學科補習班提供課後學習環境。
然而,這些才藝、課後輔導教育究竟是在彌補國中小或幼兒園所在教育及保育功能上之不足?還是教育改革後的產物,還是家庭教育的不足? 對於父母而言,總是很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為了讓孩子提早接觸不同領域的才藝,開始送孩子去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而在少子化的社會中,學校為了吸引更多學生,衍生出「幼兒園小學化」現象,許多幼兒園都開始使用小學教材讓孩子學習,標榜園中孩子不會有「幼、小無法銜接」問題,超收孩童的情況更層出不窮,如近日何嘉仁美語學園便因超收學童而遭限期停招、罰款。而大陸更在上月起,實施《幼兒園工作規程》,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事實上,我們更在意這些才藝是否能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及興趣,還是在繁忙的才藝課程中逐漸扼殺了他們原有的創意及學習興趣?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特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以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之電話訪問方式,調查1,174位家中有就讀幼兒園、國小、國中的兒少家長。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一、 超過七成(70.87%)的家中子女有學科或術科的補習
1、 參加學科補習的佔56.22% (國小階段佔67.83%、國中階段佔56.91%)
2、 參加術科補習的佔34.75% (國小階段佔42.83%、幼兒園階段佔36.60%)。
3、 術科補習的主要項目為:音樂(31.62%)、美勞(21.08%)、舞蹈(12.01%)。
二、 參加學科或術科補習,所花費用每月平均5500元(4162~6811元),所花時間每週平均5.1小時(4.11~6.05小時)
1、 參加學科補習的地點以在「校外補習班」所佔比率最多(佔74.7%),每月所花費用以2500~5000元所佔比率最多(47.42%),每週所花時間以3~5小時所佔比率最多(42.12%)。
2、 參加術科補習的地點以在「校外補習班」所佔比率最多(佔65.2%),每月所花費用以2500~5000元所佔比率最多(38.73%),每週所花時間以3~5小時所佔比率最多(39.22%)。
三、 參加學科或術科補習的動機以「希望有助於升學」最高(32.69%);學習選擇以「家長與小孩討論後決定」最高(38.70%);資訊來源以「朋友介紹」最高(36.18%)
四、 高達三分之二以上(67.64%)的家長,平均每週花費在小孩子接送或在家陪讀的時間在「5小時以下」,整體受訪者的平均時間為每週花4.33小時 (每天不到1小時)。
五、 整體而言,家長對於子女參加學科或術科補習的學習態度興趣「很好、好」的比例為58.10%;認為學習效果「很好、好」的比例高達67.21%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做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 才藝學習非越早越好,應親子一同參與、探索方向
父母對於孩子在各樣才藝學習上所保持的態度,大大影響著孩子的學習發展,許多父母將自己所抱的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在繁忙的才藝課程中,反而容易引發孩子的抗拒心態,建議父母與孩子一起多方嘗試,接觸不同領域的事物,從中了解孩子對甚麼有興趣,若能在此學習模式中家長同時學到相關知識,更從中得到樂趣,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有助於孩子的發展學習。
二、 教育主管機關應善盡督導責任,加強取締違法行為
家長在選擇才藝補習班時,多僅注意該補習班所提供的補習項目與收費標準,常忽略了進一步確認該補習班是否立案及其安全性,除本月所爆出何嘉仁超收學童之案例,本年四月亦有補習班違法跨行經營幼兒園及安親班,呼籲政府應落實相關「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設立及管理辦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讓孩子補習環境與權益得到保障。
三、 學科補習應秉除扼殺思考之填鴨式教學
通常家長送孩子去學科補習班,只有成績提升一個目的,在選擇才藝或學科補習的動機仍以有助升學推甄審查為主,反應出教育M型化的結果,家中經濟能力較寬裕的家長,多選擇送孩子上補習班,有助於升學推甄到好學校,而補習班為求效果彰顯,給公式、套解法,是最快得分的捷徑,反而扼殺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後在大環境的催化下,沒有多少學生會想要嘗試理解,只要最後能得分即可。
其實在幼兒學習才藝的過程中,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不管學什麼,都要專注投入。
提早在面對學校的學科,將學習態度培養好,才能應付即將到來的學習競爭。
台灣未來仍需要有主動學習及創造力的人才,發掘出內在的熱情與興趣。
草根民調完整報告:20160517_調查報告_兒少才藝知多少
共有35家媒體報導本次民調發表會,包括29家網路與廣播媒體(如中時、自由、聯合、中央社、蘋果…等)、2家平面報紙(自由時報、聯合晚報)、3家電視新聞(中視、公視、中嘉新聞台)、1家udn電子報、5/24教育電台Live採訪
---------------5月18日電視媒體報導---------------
5/19【自由時報】生活新聞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