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愛心有多少?
超過2/3台灣民眾有捐款經驗、近半捐款者希望受捐對象能公佈善款使用情形
台灣人不僅有人情味,也相當具有愛心!今年八月蘇迪勒颱風侵襲台灣釀造重災,當時,偏鄉地區傳出交通中斷、房屋財務嚴重毀損,經媒體報導後,即由各地湧來大量的物資與捐款。不過,卻也有受災區表示,物資已有過多的現象,反而造成不少困擾。
事實上,不論是天災造成的環境、財物損害,或是對弱勢族群的關懷行動,台灣民眾多半抱持行善不落人後的態度。對於做愛心,國內民眾的捐款與捐贈物資比例如何?受贈物資有妥善被利用嗎?由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以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之電話訪問方式,調查1,364位20歲以上之一般民眾行善做愛心的行為。調查結果摘述如下:
一、 愛心捐款部份
(一) 超過2/3(67.23%)的受訪者有捐款經驗,捐款對象前3名為:
1、社福機構團體(56.82%);2、宗教團體(30.97%);3、國內重大天災事故(如地震、風災、水災、氣爆)(17.67%)。
(二) 捐款者是否有將捐款列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列舉扣除額? 只有1/5左右(21.92%)的捐款者有列入綜所稅的列舉扣除額,其餘的捐款者(78.08%)未列入,捐款沒有租稅的誘因。
(三) 家庭收入與社經地位愈「高」者,進行捐款的比例也愈「高」;此外,家庭收入與社經地位愈「高」者,將捐款列入綜所稅的列舉扣除額的比例也愈「高」。
二、 捐贈物資與擔任志工部分
(一) 超過1/3(37.10%)的受訪者有捐贈物資經驗,捐贈的主要對象為:
1、社福機構團體(49.21%);2、偏鄉地區弱勢者(18.77%);3、國內重大天災事故(如地震、風災、水災、氣爆)(17.59%);4、宗教團體(16.8%)。
(二) 超過1/3(36.88%)的受訪者有擔任志工的經驗。有擔任志工者,以平均每週約花半天(4小時內)的時間從事志工服務的比例最高(58.85%)。
三、 捐款或物資的妥善運用與集中度部份
(一) 捐款者是否希望受捐對象能公佈善款使用情形? 認為需要公佈(49.18%) 與不需要公佈(50.82%)的比例約各佔一半。
(二) 對於捐款或物資是否有被妥善運用?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54.25%)不知道是否有被妥善運用,18.18%受訪者認為沒有被妥善運用;只有27.57%的受訪者認為有被妥善運用
(三) 對於捐款或物資是否有過度集中現象? 大部份的受訪者(45.89%)不知道是否有過度集中,37.76%認為有,16.35%認為沒有。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做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 政府主管機關應建立一個專屬網站,讓民眾可以查詢各類慈善機構的財務收支及善款使用情形
由本項調查發現,台灣人很有愛心,每三個人就有兩個人有捐款經驗(67.23%);而有一半的捐款者(49.18%)希望受捐對象能公佈善款的使用情形。若能有一個專屬的網站讓民眾可以查詢各類慈善機構的善款使用情形,就像投資大眾可以查詢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一樣,建立民眾對善款有被妥善使用的信心,祛除心中的疑慮,相信有助於各類慈善機構的募款。
二、 政府主管機關可以建置「物資捐贈媒合平台」,有助捐贈物資的有效分配
今年蘇迪勒颱風重創台灣,許多富有愛心的民眾不但運送眾多物資至受災區,甚至未經查證訊息來源與真實性,即在網路上廣傳勸募訊息,不但造成資源的浪費,更帶來災區更多的不便與困擾。值得一提的是,蘇迪勒颱風釀災後,新北市政府即啟動「實物銀行」平台,媒合社會各界捐贈的物資,將其送往烏來、新店、三峽等地的受災戶。若能利用相同的一個平台,將所有捐贈物資集中、整合,再依災區的不同需求予以發放,將有助於捐贈物資的有效分配。
三、 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鼓勵及訓練更多專業志工
由本項調查發現,受訪者有擔任志工的經驗只有三分之一(36.88%),而曾擔任志工的人中,有超過一半(58.85%)的人平均每週約僅花半天(4小時內)的時間從事志工服務。隨著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體力健康尚好,且工作經驗豐富及具智慧的退休銀髮族已愈來愈多,社會應鼓勵及訓練更多的專業志工,投入社會服務與公益活動。
--------------------11月12日網路媒體報導-------------------------
---------------------11月12日網路影音媒體報導----------------------
台灣民眾的愛心有多少呢?今年蘇迪勒颱風、及八仙塵爆的意外,民眾捐款都相當踴躍。根據草根影響基金會舉辦的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民眾有捐款的經驗。不過,可能有民眾對於善款的流向常有疑慮。要如何鼓勵民眾行善呢?
----------------11月12、13日平面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