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新聞稿
全國首創數位匯流新應用!看電視也能查房價?!
房地產實價登錄資訊開放查詢滿周年,你有查過實價登錄資料的經驗嗎?上網查房價,還要開電腦才能用,連線快,但不夠方便;用手機App查房價,隨時隨地都可查,夠方便,但畫面不夠大,看起來不夠舒服。如果坐在家裏的客廳,打開電視用遙控器按一按也能查房價,這樣會不會更方便、更舒服呢!?
根據Google今年公佈的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超過五成。在另一份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調查報告指出,九成的使用者會在手機、電腦、電視與平板等四個螢幕之間從事娛樂與傳播活動。顯示,行動上網及多屏應用已成為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有鑑於國內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自從去年實價登錄資訊上線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隨即與世新大學資管系林宏遠副教授合作推出「查房價」手機App,一上架就獲得App Store不分類免費下載第一名,Google Play不分類下載第二名的成績。一年來創造數十萬的下載量,深獲使用者的喜愛。
近來隨著政府大力推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政策,我國數位匯流應用產業亦蓬勃發展,增加民眾對於多屏應用的需求。為順應數位匯流應用發展的趨勢,並考量民眾對實價登錄資訊的偏好,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與厚普科技合作,並攜手聯維有線電視系統台,推出全國第一個在電視上可以查詢實價登錄資訊的「查房價TV App」。
「查房價TV APP」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的資料為基礎,結合聯維有線電視機上盒,讓民眾除了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查房價外,在客廳也可以用電視查房價。此項以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數位匯流應用,不僅為開放資料的應用帶來創新的服務模式,更為有線電視數位化的進展,開創出新的里程碑。
隨著「查房價TV App」推出,我們也同步更新手機版「查房價」App。這兩個在不同載具使用的App,不僅在使用者介面上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也加入了許多新的應用,主要包括下列特色:
1、「查房價TV App」讓你在客廳看電視也能查房價
「查房價TV APP」在聯維有線電視Android版的數位機上盒,提供一個以傳統電視操作習慣為基礎的全新查房價App介面。這個全新的TV App操作介面,讓使用者不需使用鍵盤、滑鼠、手機…等設備,只要透過傳統的紅外線遙控器,就可以輕鬆坐在客廳看電視,同時享受大螢幕查房價的方便與舒適。
2、新增「房價新聞」、「排行榜資訊」看板讓查房價也能掌握時事脈動
本軟體後台定時針對房價相關新聞進行收集整理編排,為使用者挑選出有特色的房價新聞,讓手機與電視機前使用查房價的民眾,也可以同時掌握最新的市場消息。此外,隨著房價實價登錄資料不斷的累積,也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統計資訊,例如:每月房價漲跌幅變化、各地平均房價排行…等,這些資訊我們會更新在「排行榜資訊」看板,讓使用者可以精確掌握房價的趨勢與脈動。
3、手機版「查房價」App全新改版,提供更直覺好用的動態磚操作介面
搭配本次「查房價TV App」發表會,手機查房價App全新大改版。隨著手機版App下載人數日增,功能需求也日益增加。為順應需求的增加,同時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特別將手機版的查房價改成動態磚的操作介面,並與TV App的畫面一致,簡單美觀,讓使用者不管透過智慧型手機或是家裡客廳的電視,都可以隨時隨地輕鬆在不同螢幕找到想要的資訊。
查房價TV App是一個以電視操作習慣為設計基礎的TV App,是國內推動有線電視數位化及數位匯流應用的一大亮點。未來我們會將這個用手機、電視,都能輕鬆查房價的多屏應用概念推廣出去,也會與積極推動有線電視數位化應用的系統業者合作,共同發展各項創新的數位匯流服務,讓台灣在TV App的新興市場裏,掌握先機。
電子媒體報導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即時報導 2013.10.16 01:06 pm】
查詢不動產實價登錄資料,除了開電腦上網、或用手機App查房價,現在又多了一項新選擇。由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與厚普科技合作,攜手聯維有線電視系統台,推出全國第一個在電視上可以查詢實價登錄資訊的「查房價TV App 」,讓您坐在家裏客廳,打開電視用遙控器按一按也能查房價。
根據Google今年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超過五成。另一份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調查報告指出,九成使用者會在手機、電腦、電視與平板等四個螢幕之間從事娛樂與傳播活動。顯示行動上網及多屏應用已成為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業者指出,去年實價登錄資訊上線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即與世新大學資管系林宏遠副教授合作推出「查房價」手機App,一上架就獲得App Store不分類免費下載第一名,Google Play不分類下載第二名的成績。一年來創造數十萬的下載量,深獲使用者的喜愛。
近來政府大力推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政策,我國數位匯流應用產業蓬勃發展,多屏運用已是必然趨勢。「查房價TV APP 」是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的資料為基礎,結合聯維有線電視機上盒,民眾除可透過手機查房價,在客廳也可用電視查房價。此項以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 )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數位匯流應用,不僅為開放資料應用帶來創新的服務模式,更為有線電視數位化的進展,開創新的里程碑。
除推出「查房價TV App」,同時更新手機版「查房價」App 。兩個不同載具的App,加入許多新的應用,包括客廳看電視也能查房價、新增「房價新聞」、「排行榜資訊」看板讓查房價也能掌握時事脈動。
【ETtoday 新聞雲記者林信男/台北報導】
▲厚普科技與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共同推出「查房價TV App」。(圖/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提供)
厚普科技與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16日共同推出「查房價TV App」,使用者只要加裝Android版的數位機上盒,便可透過一般的紅外線遙控器,在電視上查詢房價,成為電腦、手機之外的另一項房價查詢新管道。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表示,因應數位匯流趨勢,並考量民眾對實價登錄資訊的需求,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與厚普科技、聯維有線電視系統台合作,推出全國第1個可在電視上查詢實價登錄資訊的「查房價TV App」服務。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指出,「查房價TV App」以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為基礎,結合聯維有線電視機上盒,讓民眾坐在客廳看電視,也可以查房價。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說明,「查房價TV App」除提供實價登錄資料外,也會發布房價相關新聞,讓用戶隨時掌握最新房市消息。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認為,這項以政府開放資料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數位匯流應用軟體,不僅是一種創新服務模式,更為有線電視數位化進展,開創出新的里程碑。
【蘋果日報 張菱育╱台北報導】
有業者推出電視App,民眾可用電視查詢房價。黃競鋒攝
看電視也可以查房價?有業者推出全國第一個可在電視上查詢實價登錄資訊的「查房價TV App」,讓民眾除了可用智慧型手機查房價外,也可利用電視查詢,不過因須使用特定有線系統業者的機上盒,目前僅限北市中正及萬華區民眾能使用。
限北市中正萬華
自去年實價登錄資訊上線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與世新大學資管系副教授林宏遠推出手機「查房價App」,這次又與厚普科技合作推出「查房價TV App」;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的資料為基礎,結合聯維有線電視機上盒,讓民眾可以用電視查房價,將於下月1日正式上線,目前提供免費安裝。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示,電視版App內容及功能皆與手機App相同,電視螢幕較大可方便年長者,目前與聯維有線電視合作,安裝範圍僅北市中正、萬華區,若與其他系統業者合作便能擴大使用範圍。
「對眼睛比較好」
住中正區的王先生說,如果查房價可以用電視看,螢幕比較大,對眼睛比較好,但已經有裝數位機上盒,就不會想多加裝其他的,感覺很麻煩。
【爽報 張菱育╱台北報導】
張菱育•報導
看電視也可查房價?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與業者合作,推全國首個在電視上查詢實價登錄資訊的「查房價TV App」,讓民眾除可用智慧型手機查房價外,也可用電視查詢,目前限北市中正及萬華區民眾能使用。
「查房價TV App」以內政部實價查詢網資料為基礎,結合聯維有線電視機上盒,11月1日上線,目前提供免費安裝。
【蘋果日報 徐毓莉/台北報導】
電視也能查房價!為順應數位匯流趨勢,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與厚普科技合作,攜手聯維有線電視系統台,下月1日推全台第一個在電視上可查詢實價登錄資訊的「查房價TV App」,提供全新查房價App介面,使用者只要透過傳統的紅外線遙控器,就可坐在客廳看電視,用大螢幕查房價。
去年實價登錄資訊上線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與世新大學資管系副教授林宏遠合作推「查房價」手機App,一上架就獲得App Store不分類免費下載第1名,Google Play不分類下載第2名的成績。 今宣布再新推「查房價TV APP」,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資料為基礎,結合聯維有線電視機上盒,可使用該服務的是聯維有線電視數位機上盒用戶。
平面媒體報導
聯合晚報 2013年10月16日 B5版位
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17日 A12版位
聯合報 2013年10月17日 B1版位
其他露出平台
全國首創數位匯流新應用!看電視也能查房價? 【手機王】
看電視查房價 App下月上線 【生活網】
TV App上路看電視查房價【Fans News 社交剪報】
APP - Google 新聞: TV App上路看電視查房價【痞克邦部落客/APP情報網、touch news、水果星球、發信軟體‧‧等】
看電視查房價 App下月上線【它它新聞】
App首創!打開電視 就能查房價 【好房News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新聞稿
解決大學氾濫問題,主管機關應該硬起來!
二十年前教育政策推動「廣設大學」後,大學校院由58所增為162所,入學幾無淘汰機制,人才素質漸趨低落,再加上少子化衝擊,中研院業於今年二月公布的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內直批廣設大學的錯誤,並預估13年後將有4成大學倒閉。面對大學氾濫的問題及政府的相關因應,除了專家學者的意見之外,究竟民眾是如何看待,尚待進一步了解。有鑑於此,財團法人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最新調查1,082位十八歲以上民眾,以瞭解一般受訪民眾對於大學氾濫問題之意見,並提出相關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指出七大重點:
1.支持與反對「人人都可念大學、大學就學率100%」之受訪意見相當: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受訪者約4成(43.53%)贊成人人都可以念大學,而不贊成者亦有4成比例(40.94%),顯示民眾對於大學就學率100%之正反意見相當。
2.逾6成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逾6成(60.44%)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應該以強硬的手段介入處理招生不足及經營不佳的大學整併或退場;不贊成者僅佔16.82%。
3.多數受訪者認為大學退場後的校園可優先規劃作為設立社福機構、公園綠地與合宜住宅: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退場後所留下的大學校園,逾3成(31.05%)受訪者認為應設立社會福利機構,其次逾2成(20.24%)受訪者認為應設置公園綠地,第三則是有近1成2的受訪者(11.91%)認為應該興建合宜住宅;但亦有達2成6(26.8%)受訪者對此有其他意見。
4.支持與反對政府全面開放「僑生及外籍生」、「陸生」來台就讀大學之受訪意見相當: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約4成左右的受訪者贊成政府全面開放「僑生及外籍生」(46.86%)、「陸生」(39.56%)來台就讀大學,與不贊成政府全面開放「僑生及外籍生」(35.86%)、「陸生」(43.62%)來台就讀大學之受訪者比重相當。
5.逾6成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進入大學取得文憑: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管對大學生的刻板印象為何,近6成5受訪者(64.51%)認為要進入大學取得學位文憑;而持相反意見者則佔35.49%。
6.逾4成受訪者不認為要就讀研究所才能提升競爭力: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逾4成民眾(40.2%)不認為就讀研究所才能提升競爭力;而認為要讀研究所才能提升競爭力者則佔35.12%。
7.高達近7成8受訪者認為直接進入職場就業才是年輕人提供競爭力的最佳方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8受訪者(77.63%)認為年輕人要提高競爭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直接進入職場就業;其次,認為出國留學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最佳方法者則佔11.83%;而認為在台灣唸研究所能提高競爭力的比例最低,僅佔10.54%。
因此,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特提出以下建議:
1. 政府應研訂與執行大學整併或退場的時間表: 有鑑於調查結果,多數受訪者認為面對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主管機關應採以強硬手段積極處理。據媒體報導,教育部曾公開指出台灣合理的大學數量應為150所,為主導整併工作,教育部將訂定辦法,未來要組合併推動審議會,擬出合併計畫,要求大學執行。因此,政府除訂定相關辦法與指標外,亦應研訂執行時間表,期以彰顯與加速政府推動大學整併的決心與執行力。
2. 政府應積極鼓勵大學推動特色經營、產學合作等業務:有鑑於調查結果顯示,高學歷的優勢不再,職場就業能力才是年輕人競爭力的保障。為降低學用落差,真正貫徹務實致用的教育理念,教育部應積極鼓勵大學(尤其私校)推動如特色經營、產學合作、實習等業務,例如提高與學校特色經營、職場學習或就業有關的獎補助比例…等配套作法,力促學校真正發展特色經營,並擴大投入職場學習、實作應用類的教學課程設計與資源,以強化學校競爭力,以及學生職場就業力之養成。
3. 大學退場後的校園規劃使用應以公眾利益為先: 有鑑於調查結果,大學退場後的校園規劃使用,應以設立社會福利機構、公園綠地、興建合宜住宅..等與公眾利益有關為主,並可朝向與現行政府力推之長期照護政策、環保與綠美化政策、住宅政策予以結合,以利資源整合與運用。
電子媒體報導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廣設大學造成大學數量過多,不少大學缺額嚴重。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民調顯示,六成的民眾贊成政府以強硬手段介入大學整併或退場,希望大學退場後轉為社福機構、公園或合宜住宅,但矛盾的是,有高達六成的民眾依舊認為應該取得大學文憑,另有七成八認為,提高年輕人競爭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進入職場磨練。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指出,民眾對人人可念大學這件事意見很分歧,45%的受訪者贊成人人都可念大學,但也有40%反對,但問及退場問題時,有60%希望教育部強力介入大學整併或退場。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六成民眾支持政府強力介入大學整併與退場,值得教育部參考。建議教育部,對辦學不佳或經營困難的大學,應主動公布輔導的大學名單,讓考生與家長有充分的資訊做為選填志願參考。
高雄第一科大校長陳振遠則警告,105學年度的大專新生人數將跌破20萬人,比現在少兩成,至少會衝擊32所學校,少子化問題必須正視,且動作要快。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回應,經營不佳的大專校院會以個案方式介入輔導,仍不傾向公布校名,但積極研議各校公開畢業生就業流向、註冊率等。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3-11-08 12:53:10 周菊芳】
民調顯示,超過六成民眾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大學整併或退場的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8)天發布「大學氾濫,民眾怎麼看」調查報告,對於大學就學率100%的議題,民眾所持的正反意見比例相近,皆佔四成;但仍有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必須取得大學文憑。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指出,根據中研院今年2月所公布的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預估13年後國內將有四成大學倒閉。面對大學氾濫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進行調查,瞭解民眾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應以強硬的手段,介入處理招生不足或經營不佳的大學整併或退場,不贊成著僅佔16.82%。
今年大學生入學的人數約32萬9,000人,而105年大學生入學人數預估將降至27萬5,000人,約減少5萬多名學生。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表示,第一波大學招生不足的危機將發生在105年, 也就是3年後,預估有近兩成(約32所)的學校,招收不到學生。陳振遠校長認為,透過學校整併,資源整合,有助於提升台灣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具體成效將在10-20年後逐漸顯現。
這份調查結果也顯露出新舊思維交替間的矛盾,目前民眾還在調整關於文憑的觀念。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民眾對於人人是否都可念大學的正反意見持平,但卻仍有六成民眾認為必須取得大學文憑,而這就是當初廣設大學院校的原因。這個矛盾的存在,讓問題難以妥善處理。
賴鼎銘校長也說,六成民眾希望政府強力介入輔導大學整併或退場,這對私校經營來說是一項警訊,須自我警惕。
這份調查報告的訪問對象為18歲以上民眾,訪問時間為今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有效樣本數1,082位。
【自由時報電子報/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
根據中研院2月公布「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預估國內162所大學校院,13年後將有4成倒閉,為了解民眾對此現象看法,草根影響力文化基金會日前進行民調,逾6成民眾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
日前草根影響力委託醒吾科大針對1082位18歲以上民眾所進行的調查顯示,贊成與反對人人念大學的民眾比例各約4成3與4成,正反意見相當,但希望政府介入整併的民眾比例,則達過半數的6成,縣市民眾希望政府面對此問題,該有所作為。
其次,對於開放「僑生及外籍生」與「陸生」來台就讀,以解決招生不足窘境的看法,贊成前者與反對比例約4成7比3成6,但關於陸生來台,贊成與反對則為4成比4成4,反對者略高於贊成者。
此外,對於國人是否必要取得大學文憑看法,6成5民眾認為需要,反對者僅佔3成5,代表多數國人仍認為大學教育應該是國民基本教育。
而面對大學退場後校園的處置,3成1民眾認為應該設立社福機構,其次是變成公園綠地(2成)與興建合宜住宅(1成2),但其他各種不同意見也達2成68。
至於大學生畢業後,要如何提升競爭力,7成8民眾認為,直接進入職場是最佳方法,4成民眾不認為念研究所對提升競爭力有所幫助,僅2成5民眾認為念研究所對競爭力提升有所助益。
該調查為今年9月23日到10月13日,針對1082位18歲以上民眾所做調查,95%信心水準下,正負3個百分點誤差。
【中央廣播電臺/撰稿‧編輯:沈雅雯】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賴鼎銘(左)(資料照片)
台灣的大學林立,問題也越來越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8日)公布一項民調指出,有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以強硬手段處理大學整併與退場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有7成8的民眾表示,與其就讀研究所,還不如直接進入職場,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方法。
20年前台灣約有58所大學,在「廣設大學」政策後,大學數量已經增加到162所。學校數量過多,加上少子化的衝擊,不少學校開始面臨招生困境。中研院今年2月的報告更指出,當年的廣設大學的政策是一項錯誤,如果政府不極力改善,13年後將有4成的大學會倒閉。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8日公布民調也顯示,雖然有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就讀大學有必要性,不過同樣有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硬起來,針對經營不善、招生不足的學校,執行整併與退場。
私立大學院校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民眾的看法對大學來說真的是一個警訊。不過他認為,除了政府強硬介入以外,公布招生不佳的學校名單讓學生選擇也是一個做法。他說:『(原音)我覺得人民選擇也是一個方向,就跟現在大統的油一樣,你看政府要不要公布廠商名單。學校如果招生不好政府要不要公布?因為政府介入跟讓人民來選擇都是可行方案。可是現在我們的政府好像也碰到這個問題,如果有學校辦不好,他有很多的壓力,不敢公布。』
除了縮減大學數量以外,廣招外籍學生也是大學求生存的應變之道。不過,民調指出,贊成政府全面開放「僑生與外籍生」來台的比例有4成7,如果談到陸生,比例就降為4成左右。賴鼎銘認為,這也反應出台灣對於陸生的態度較為保守。以大學教育而言,不應該對任何族群有所偏好。他舉例,美國也不會對於來自威權或是民主國家的學生有所拒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7成8的民眾認為,與其就讀研究所,還不如直接進入職場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方法。
【聯合新聞網 UDN 轉中央社╱台北8日電】
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招生不足一直是問題,今天有一個民調顯示,逾6成的人認為,政府應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
台灣自民國83年起,以「廣設高中、大學」為教育政策推動主軸,讓大學院校由58所增加至162所。學校數量過多,再加上少子化衝擊,多所大學院校招生不力。根據中央研究院預估,13年後全台將有4成大學倒閉。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示,大學院校增多,使大學錄取率不斷提升,但整體教育資源並未增加,間接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以1082位民眾為樣本的調查顯示,有4成3的民眾贊成「人人都可念大學」,反對的民眾為4成,正反意見相當。而有高達6成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取得大學文憑」,反對者僅佔3成5。
這項調查是在9月23日至10月13日,以電話末4碼隨機抽樣、電話訪問18歲以上的民眾,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正負3個百分點。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認為,台灣人對於「大學文憑」的觀念,受到「士大夫觀念」影響,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成鳳,深怕不讀大學就會失去先機。
另有逾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不贊成的民眾僅佔1成6。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說,勢必需要透過整併來結合學校資源,台灣教育資源緊縮,台灣的科技大學預算僅韓國的科技大學的1/10,台灣學生得到的學習資源過少,自然無法提升競爭力。
建議,除了學校的整併與退場,政府應積極輔助各大學院校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生能夠具備「專業度」。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即時報導】
廣設大學,卻造成學歷貶值,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大學氾濫、民眾怎麼看?」民調,調查發現,4成3民眾贊成人人都可以念大學,但4成卻反對。6成4民眾認為應該進入大學取得文憑;但7成7認為大學生要提高競爭力,應該直接就業,只有2成4認為念研究所才能提升競爭力。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即時報導】
少子化衝擊大學生存,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大學氾濫、民眾怎麼看?」民調,調查發現,6成民眾認為政府應該用強硬手段,介入大學強制整併或退場機制;大學退場後留下的校園土地規畫;民眾認為可應用的前三名為社福機構、公園綠地、合宜住宅。
【鉅亨網新聞中心 轉 中廣新聞網 2013-11-08 12:24:13】
受少子化影響,國內許多私立大專院校都面臨生源不足,必須轉型或退場的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全台有六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避免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權益。(陳葦庭報導)
少子化衝擊下,大學退場聲浪不時出現,教育部也在日前公布私校退場機制,要求招生不足或是評鑑不佳的私校退場或轉型,但是仍有許多人認為,教育部作法不夠積極,對此,草根影響力基金會八號發表「大學氾濫,民眾怎麼看」民調結果,指出有百分之六十點四四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說:「我們現在政府的政策如果可以得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支持,是很高的支持度,所以我們在這個調查結果是希望給政府一個建議,告訴政府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希望政府建立大學退場時間表。」
他也表示,儘管大學文憑日漸貶值,但是還是有六成的民眾認為取得大學文憑是有必要的,因此也呼籲政府應該嚴格把關大學辦學品質,讓經營績效不佳的大學轉型或退場,保障學生的學習權和老師的工作權。
另外,調查中也顯示,有高達七成八的民眾認為在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就業,才是提供競爭力的最佳方法,還有四成的民眾認為,大學直升研究所不一定能提升競爭力。
【中時電子報 轉 中央社 2013年11月08日 14:34】
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招生不足一直是問題,今天有一個民調顯示,逾6成的人認為,政府應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
台灣自民國83年起,以「廣設高中、大學」為教育政策推動主軸,讓大學院校由58所增加至162所。學校數量過多,再加上少子化衝擊,多所大學院校招生不力。根據中央研究院預估,13年後全台將有4成大學倒閉。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示,大學院校增多,使大學錄取率不斷提升,但整體教育資源並未增加,間接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以1082位民眾為樣本的調查顯示,有4成3的民眾贊成「人人都可念大學」,反對的民眾為4成,正反意見相當。而有高達6成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取得大學文憑」,反對者僅佔3成5。
這項調查是在9月23日至10月13日,以電話末4碼隨機抽樣、電話訪問18歲以上的民眾,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正負3個百分點。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認為,台灣人對於「大學文憑」的觀念,受到「士大夫觀念」影響,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成鳳,深怕不讀大學就會失去先機。
另有逾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不贊成的民眾僅佔1成6。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說,勢必需要透過整併來結合學校資源,台灣教育資源緊縮,台灣的科技大學預算僅韓國的科技大學的1/10,台灣學生得到的學習資源過少,自然無法提升競爭力。
建議,除了學校的整併與退場,政府應積極輔助各大學院校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生能夠具備「專業度」。
【新浪新聞網 轉 教育廣播電臺 2013-11-08 12:53】
民調顯示,超過六成民眾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大學整併或退場的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8)天發布「大學氾濫,民眾怎麼看」調查報告,對於大學就學率100%的議題,民眾所持的正反意見比例相近,皆佔四成;但仍有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必須取得大學文憑。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指出,根據中研院今年2月所公布的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預估13年後國內將有四成大學倒閉。面對大學氾濫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進行調查,瞭解民眾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應以強硬的手段,介入處理招生不足或經營不佳的大學整併或退場,不贊成著僅佔16.82%。
今年大學生入學的人數約32萬9,000人,而105年大學生入學人數預估將降至27萬5,000人,約減少5萬多名學生。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表示,第一波大學招生不足的危機將發生在105年, 也就是3年後,預估有近兩成(約32所)的學校,招收不到學生。陳振遠校長認為,透過學校整併,資源整合,有助於提升台灣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具體成效將在10-20年後逐漸顯現。
這份調查結果也顯露出新舊思維交替間的矛盾,目前民眾還在調整關於文憑的觀念。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民眾對於人人是否都可念大學的正反意見持平,但卻仍有六成民眾認為必須取得大學文憑,而這就是當初廣設大學院校的原因。這個矛盾的存在,讓問題難以妥善處理。
賴鼎銘校長也說,六成民眾希望政府強力介入輔導大學整併或退場,這對私校經營來說是一項警訊,須自我警惕。
這份調查報告的訪問對象為18歲以上民眾,訪問時間為今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有效樣本數1,082位。
【大纪元11月8日报导 中央社记者刘得仓、曾尹亭台北8日电】
台湾的大学数量过多、招生不足一直是问题,今天有一个民调显示,逾6成的人认为,政府应处理大学整并或退场问题。
台湾自民国83年起,以“广设高中、大学”为教育政策推动主轴,让大学院校由58所增加至162所。学校数量过多,再加上少子化冲击,多所大学院校招生不力。根据中央研究院预估,13年后全台将有4成大学倒闭。
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表示,大学院校增多,使大学录取率不断提升,但整体教育资源并未增加,间接导致教学品质下降。
根据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委托醒吾科技大学民调中心,以1082位民众为样本的调查显示,有4成3的民众赞成“人人都可念大学”,反对的民众为4成,正反意见相当。而有高达6成5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取得大学文凭”,反对者仅占3成5。
这项调查是在9月23日至10月13日,以电话末4码随机抽样、电话访问18岁以上的民众,95%信心水准下,抽样误差约为正负3个百分点。
醒吾科技大学副校长陈义文认为,台湾人对于“大学文凭”的观念,受到“士大夫观念”影响,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成凤,深怕不读大学就会失去先机。
另有逾6成的民众认为,政府应以强硬手段介入处理大学整并或退场问题,不赞成的民众仅占1成6。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校长陈振远说,势必需要透过整并来结合学校资源,台湾教育资源紧缩,台湾的科技大学预算仅韩国的科技大学的1/10,台湾学生得到的学习资源过少,自然无法提升竞争力。
建议,除了学校的整并与退场,政府应积极辅助各大学院校发展学校特色,让学生能够具备“专业度”。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即時報導】
廣設大學造成大學數量過多,不少大學缺額嚴重,供過於求的狀況越來越嚴重,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民調顯示,有六成民眾贊成政府以強硬手段介入大學整併或退場,希望大學退場後轉為社福機構、公園或合宜住宅,但矛盾的是,有高達六成的民眾依舊認為應該取得大學文憑,另有七成八認為,提高年輕人競爭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進入職場磨練。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指出,調查發現民眾對於人人可念大學看法分歧,45%的受訪者贊成人人都可念大學,但也有40%民眾反對,但問及退場問題時,有六成希望教育部強力介入整併或退場。
【欣新聞 轉 2013/11/8|中廣新聞|】
受少子化影響,國內許多私立大專院校都面臨生源不足,必須轉型或退場的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全台有六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避免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權益。
少子化衝擊下,大學退場聲浪不時出現,教育部也在日前公布私校退場機制,要求招生不足或是評鑑不佳的私校退場或轉型,但是仍有許多人認為,教育部作法不夠積極,對此,草根影響力基金會八號發表「大學氾濫,民眾怎麼看」民調結果,指出有百分之六十點四四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說:「我們現在政府的政策如果可以得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支持,是很高的支持度,所以我們在這個調查結果是希望給政府一個建議,告訴政府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希望政府建立大學退場時間表。」
他也表示,儘管大學文憑日漸貶值,但是還是有六成的民眾認為取得大學文憑是有必要的,因此也呼籲政府應該嚴格把關大學辦學品質,讓經營績效不佳的大學轉型或退場,保障學生的學習權和老師的工作權。
另外,調查中也顯示,有高達七成八的民眾認為在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就業,才是提供競爭力的最佳方法,還有四成的民眾認為,大學直升研究所不一定能提升競爭力。
【taiwannews 轉 中央社 2013-11-08 02:16 PM】
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招生不足一直是問題,今天有一個民調顯示,逾6成的人認為,政府應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
台灣自民國83年起,以「廣設高中、大學」為教育政策推動主軸,讓大學院校由58所增加至162所。學校數量過多,再加上少子化衝擊,多所大學院校招生不力。根據中央研究院預估,13年後全台將有4成大學倒閉。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示,大學院校增多,使大學錄取率不斷提升,但整體教育資源並未增加,間接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以1082位民眾為樣本的調查顯示,有4成3的民眾贊成「人人都可念大學」,反對的民眾為4成,正反意見相當。而有高達6成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取得大學文憑」,反對者僅佔3成5。
這項調查是在9月23日至10月13日,以電話末4碼隨機抽樣、電話訪問18歲以上的民眾,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正負3個百分點。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認為,台灣人對於「大學文憑」的觀念,受到「士大夫觀念」影響,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成鳳,深怕不讀大學就會失去先機。
另有逾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不贊成的民眾僅佔1成6。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說,勢必需要透過整併來結合學校資源,台灣教育資源緊縮,台灣的科技大學預算僅韓國的科技大學的1/10,台灣學生得到的學習資源過少,自然無法提升競爭力。
建議,除了學校的整併與退場,政府應積極輔助各大學院校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生能夠具備「專業度」。
【中國新聞網 編輯:李靨】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招生不足一直是問題,今日有民調顯示,逾6成的人認為,台灣當局應處理大學整並或退場問題。
台灣自1994年起,以“廣設高中、大學”為教育政策推動主軸,讓大學院校由58所增加至162所。學校數量過多,再加上少子化衝擊,多所大學院校招生不力。根據台灣“中央研究院”預估,13年後台灣將有4成大學倒閉。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示,台灣的大學院校增多,使大學錄取率不斷提升,但整體教育資源並未增加,間接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台灣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以1082位民眾為樣本的調查顯示,有4成3的民眾贊成“人人都可念大學”,反對的民眾為4成,正反意見相當。而有高達6成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取得大學文憑”,反對者僅佔3成5。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認為,台灣人對於“大學文憑”的觀念,受到“士大夫觀念”影響,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成鳳,深怕不讀大學就會失去先機。
另有逾6成的民眾認為,當局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並或退場問題,不贊成的民眾僅佔1成6。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說,勢必需要透過整並來結合學校資源。台灣教育資源緊縮,台灣的科技大學預算僅南韓的科技大學的1/10,台灣學生得到的學習資源過少,自然無法提升競爭力。
建議,除了學校的整並與退場,當局應積極輔助各大學院校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生能夠具備“專業度”。
【網易新聞 轉 中國新聞網】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导,台湾的大学数量过多、招生不足一直是问题,今日有民调显示,逾6成的人认为,台湾当局应处理大学整并或退场问题。
台湾自1994年起,以“广设高中、大学”为教育政策推动主轴,让大学院校由58所增加至162所。学校数量过多,再加上少子化冲击,多所大学院校招生不力。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预估,13年后台湾将有4成大学倒闭。
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表示,台湾的大学院校增多,使大学录取率不断提升,但整体教育资源并未增加,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根据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委托台湾醒吾科技大学民调中心,以1082位民众为样本的调查显示,有4成3的民众赞成“人人都可念大学”,反对的民众为4成,正反意见相当。而有高达6成5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取得大学文凭”,反对者仅占3成5。
醒吾科技大学副校长陈义文认为,台湾人对于“大学文凭”的观念,受到“士大夫观念”影响,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成凤,深怕不读大学就会失去先机。
另有逾6成的民众认为,当局应以强硬手段介入处理大学整并或退场问题,不赞成的民众仅占1成6。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校长陈振远说,势必需要透过整并来结合学校资源。台湾教育资源紧缩,台湾的科技大学预算仅韩国的科技大学的1/10,台湾学生得到的学习资源过少,自然无法提升竞争力。
建议,除了学校的整并与退场,当局应积极辅助各大学院校发展学校特色,让学生能够具备“专业度”。
(原标题:大学数量过多影响教学质量 台6成民众盼当局处理)
【中央通訊社 2013/11/08 14:29:33】
(中央社記者劉得倉、曾尹亭台北2013年11月8日電)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招生不足一直是問題,今天有一個民調顯示,逾6成的人認為,政府應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
台灣自民國83年起,以「廣設高中、大學」為教育政策推動主軸,讓大學院校由58所增加至162所。學校數量過多,再加上少子化衝擊,多所大學院校招生不力。根據中央研究院預估,13年後全台將有4成大學倒閉。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示,大學院校增多,使大學錄取率不斷提升,但整體教育資源並未增加,間接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以1082位民眾為樣本的調查顯示,有4成3的民眾贊成「人人都可念大學」,反對的民眾為4成,正反意見相當。而有高達6成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取得大學文憑」,反對者僅佔3成5。
這項調查是在9月23日至10月13日,以電話末4碼隨機抽樣、電話訪問18歲以上的民眾,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正負3個百分點。
醒吾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義文認為,台灣人對於「大學文憑」的觀念,受到「士大夫觀念」影響,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成鳳,深怕不讀大學就會失去先機。
另有逾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以強硬手段介入處理大學整併或退場問題,不贊成的民眾僅佔1成6。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說,勢必需要透過整併來結合學校資源,台灣教育資源緊縮,台灣的科技大學預算僅韓國的科技大學的1/10,台灣學生得到的學習資源過少,自然無法提升競爭力。
建議,除了學校的整併與退場,政府應積極輔助各大學院校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生能夠具備「專業度」。
【蕃薯藤新聞 轉 中央廣播電台/沈雅雯-2013年11月08日 上午11:17】
台灣的大學林立,問題也越來越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8日)公布一項民調指出,有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以強硬手段處理大學整併與退場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有7成8的民眾表示,與其就讀研究所,還不如直接進入職場,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方法。
20年前台灣約有58所大學,在「廣設大學」政策後,大學數量已經增加到162所。學校數量過多,加上少子化的衝擊,不少學校開始面臨招生困境。中研院今年2月的報告更指出,當年的廣設大學的政策是一項錯誤,如果政府不極力改善,13年後將有4成的大學會倒閉。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8日公布民調也顯示,雖然有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就讀大學有必要性,不過同樣有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硬起來,針對經營不善、招生不足的學校,執行整併與退場。
私立大學協進會會長、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民眾的看法對大學來說真的是一個警訊。不過他認為,除了政府強硬介入以外,公布招生不佳的學校名單讓學生選擇也是一個做法。他說:『(原音)我覺得人民選擇也是一個方向,就跟現在大統的油一樣,你看政府要不要公布廠商名單。學校如果招生不好政府要不要公布?因為政府介入跟讓人民來選擇都是可行方案。可是現在我們的政府好像也碰到這個問題,如果有學校辦不好,他有很多的壓力,不敢公布。』
除了縮減大學數量以外,廣招外籍學生也是大學求生存的應變之道。不過,民調指出,贊成政府全面開放「僑生與外籍生」來台的比例有4成7,如果談到陸生,比例就降為4成左右。賴鼎銘認為,這也反應出台灣對於陸生的態度較為保守。以大學教育而言,不應該對任何族群有所偏好。他舉例,美國也不會對於來自威權或是民主國家的學生有所拒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7成8的民眾認為,與其就讀研究所,還不如直接進入職場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方法。
平面媒體報導
20131108-聯合晚報 A16版
20131109-聯合報 A12版
20131109-自由時報 A16版
影音新聞報導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
網路民調新聞稿
通過GMP認證都造假,還有什麼可以相信?
~ 逾7成網路民眾對GMP認證沒信心、約9成民眾不滿罰則太輕 ~
國內幾次毒澱粉、起雲劑、油品摻假等食安危機事件,引爆民眾對政府及食品業者極度的不安,更重挫台灣食品王國形象。即便行政院、衛福部食藥署大力喊話,要重罰違法業者、宣示油品可以安心買。縱使政府與業者雙掛保證,但各知名大廠接連出包後,確實使民眾對食安信心崩盤。
對此,財團法人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特於102年10月23日至11月11日進行網路民調,根據1,014位網路民眾的意見予以統計分析後,特提出如下之調查結果:
1. 大統混油騙過GMP檢驗多次且沒被發生,逾7成的網路民眾對食品GMP認證沒信心:
針對大統混油騙過GMP檢驗多次且沒被發生,民眾對於食品GMP認證還有信心嗎?根據網路民調結果顯示,有逾7成(76.7%)的網路民眾完全沒有信心,沒有意見的網路民眾達2成(20%),而很有信心的則不到1成(3.3%)。
2. 目前塑化劑風暴求償24億,結果僅判賠120萬,逾9成的網路民眾認為判決太輕、不合理:針對目前塑化劑風暴求償24億,結果僅判賠120萬,民眾對於這樣判決的結果認為合理嗎? 根據網路民調結果顯示,有逾9成(90.7%)的網路民眾認為判決太輕是不合理的,沒有意見的網路民眾不到1成(8.3%),認為判決合理的則僅為1.0%。
3. 國內接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近9成的網路民眾認為食品安全管理罰則太輕:針對國內接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民眾認為目前相關的食品安全管理罰則是否合宜? 根據網路民調結果顯示,有近9成(89.7%)的網路民眾認為食品安全管理罰則太輕,沒有意見的網路民眾不到1成(9.1%),而認為判決太重的,僅為1.2%。
綜合上述民調結果,人民的健康是無價,幾起重大食安問題,雖予「高額求償」,最後卻淪為「輕額判賠」,不符合比例原則的法判結果,致使民眾怒怨四起,食安信心低落。現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法雖已對忽視國民健康之不當手段圖利的不肖廠商,予以明定罰則,惟如該法第四十九條的適用尚須證明「危害人體健康」之具體結果,對於未能證明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確已造成具體實害結果之不肖廠商,只能予以輕罰,例如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八百萬元以下罰金。因此,財團法人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呼籲主管機關應修法予以從嚴認定,只要是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不論是否已經造成具體實害,均應予以嚴罰;同時,主管機關應盡速徹底檢討國內食品安全策略、稽查與檢驗程序及標準,並定期(如每季)抽驗公布不肖廠商名單與品項,以收嚇阻遏止之效。最後,本基金會呼籲企業應負起社會責任,共同建立食品安全的自律機制。代表政府公信力的GMP已經蒙塵,政府當思如何擦亮這個標記,重拾百姓的信心。
電子媒體報導
【ETtoday 新聞雲 2013年11月16日 11:45】
記者林信男/台北報導
食用油安全問題持續延燒,GMP認證制度破功!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有高達76.7%的受訪者,已對食品GMP認證失去信心;89.7%的民眾覺得,食品安全管理相關罰則太輕。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表示,大統混油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卻多次通過GMP檢驗,本次網路調查結果顯示,有76.7%的網友對GMP完全沒信心;沒有意見的受訪者為20%;而對GMP很有信心的受訪者僅3.3%。
調查結果指出,國內接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89.7%的網友覺得,食品安全管理相關罰則太輕;認為判決太重的民眾僅1.2%;9.1%的民眾無意見。
至於由消基會提起的塑化劑團體訴訟,求償金額為25億元,結果僅判賠120萬元,90.7%的受訪者認為判決太輕;認為判決合理的受訪者僅1.0%;8.3%的網友沒意見。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強調,企業應負起社會責任,共同建立食品安全自律機制,「代表政府公信力的GMP已經蒙塵,政府應該思考,如何重新擦亮這個標記,讓百姓重拾信心。」
【自由時報 2013/11/16 13:43】
〔本報訊〕大統黑心油風暴重創GMP認證公信力,微笑標誌看在受牽連廠商眼裡,成了「苦笑」標章,民調也發現,逾7成網路民眾對GMP認證沒信心、約9成民眾不滿黑心食品罰則太輕。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針對大統混油騙過GMP檢驗,且出事的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充,竟兼任GMP發展協會理事長一事,有76.7%的網路民眾表示對GMP檢驗完全沒有信心,沒有意見的網路民眾達20%,而很有信心的則僅3.3%。
針對國內接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有89.7%的網路民眾認為食品安全管理罰則太輕,9.1%的網路民眾沒有意見,而認為判決太重的僅1.2%。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表示,幾起重大食安問題,雖予「高額求償」,最後卻淪為「輕額判賠」,不符合比例原則的法判結果,致使民眾怒怨四起,主管機關應修法予以從嚴認定,並盡速檢討食品安全策略、稽查與檢驗程序及標準,定期抽驗公布不肖廠商名單與品項,以達嚇阻之效。
【新網新聞網 2013/11/16 13:43】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國內幾次毒澱粉、起雲劑、油品摻假等食安危機事件,引爆民眾對政府及食品業者極度的不安,更重挫台灣食品王國形象。
財團法人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在10月23日至11月11日進行網路民調,根據1,014位網路民眾的意見予以統計分析後,發現大統混油騙過GMP檢驗多次且沒被發生,76.7%網路民眾對食品GMP認證沒信心,沒有意見的網路民眾達2成,而很有信心的則只有3.3%。
目前塑化劑風暴求償24億,結果僅判賠120萬,逾9成的網路民眾認為判決太輕、不合理,沒有意見的網路民眾8.3%,認為判決合理的則僅為1.0%。
另外,國內接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近9成的網路民眾認為食品安全管理罰則太輕,沒有意見的網路民眾不到1成,而認為判決太重的,僅為1.2%。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指出,人民的健康是無價,幾起重大食安問題,雖予「高額求償」,最後卻淪為「輕額判賠」,不符合比例原則的法判結果,致使民眾怒怨四起,食安信心低落。現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法雖已對忽視國民健康之不當手段圖利的不肖廠商,予以明定罰則,惟如該法第49條的適用尚須證明「危害人體健康」之具體結果,對於未能證明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確已造成具體實害結果之不肖廠商,只能予以輕罰,呼籲主管機關應修法予以從嚴認定,只要是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不論是否已經造成具體實害,均應予以嚴罰;同時,主管機關應盡速徹底檢討國內食品安全策略、稽查與檢驗程序及標準,並定期抽驗公布不肖廠商名單與品項,以收嚇阻遏止之效。
【數位網路報 2013/11/18】
(本報訊)民進黨立委林岱樺今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時,針對,CAS、GMP等認證標章,其組識成員中由多位食品大廠擔任董監事,表達不滿,要求CAS主管機關農委會、GMP的經濟部,都應該加強檢討監督機制,並增加消費者代表,如消基會、台灣消保會等,減少業者席次,別讓食品大廠把持認證標章。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邀集經濟部長張家祝、農業委員會副主委王政騰等相關主管,專案報告「GMP、CAS等政府各項認證標章信用破產問題之檢討措施」並備詢。
林岱樺在會中詢問,經濟部有無針對GMP制度的存廢,進行民意調查?張家祝表示,經濟部正在進行民調,完成時間「還不清楚」,但一定會公布結果。
林岱樺指出,民眾對GMP跟CAS標章的信心度,根據今年十一月十五日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根據網路民調結果顯示,有逾七成的網路民眾完全沒有信心;經濟部有沒有要就這些標章制度進行檢討改善。
張家祝說,「GMP標章,現在要把原來標章制度做改變,所以那個標章,整個代表意義都不一樣,包括認證要求跟程序,等於是新的GMP制度。」預計十二月底會對外公布修正過後的新辦法。
林岱樺對官員的回應表示失望,她要求,不能再讓這些食品大廠擔任相關標章的董監事,掌握相關食品認證標章的大權。政府相關單位一定要有擔當,負起把關食品安全的責任。
林岱樺說,官員應該要為人民的福祉講說,而不是為那些已遭千人所指的食品大廠來說話。她批評,GMP、CAS的官股代表少的可憐,竟然是一些出問題的食品大廠來擔任董監事,讓這些食品大廠用來自我標榜,用官方認證的看板來作門神。
林岱樺說,不管是新立標章或是維持原標章,除了加強檢驗生產廠之外,內部章程也要修正,CAS目前董監事名單超過二分之一都是食品業者,難謂沒有球員兼裁判之嫌疑,應增加消費者代表,消基會、台灣消保會,減少業者席次。
王政騰說,CAS認證不會排斥外界對食品安全的監督,歡迎各界一同來參與,也都有對民間消基會進行邀請。
林岱樺提到,台灣有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內部組成就有消費者代表,並與國際認證組織互相承認,是真正的與國際接軌,她建議,為重拾消費著信心應思考和TAF合作,朝向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章。